[心理心靈] “心靈恐慌”背後的心理
(2012-03-14 12:36:57)
标签:
比凡希心理社會心理个人成长情緒認識健康 |
分类: 心理,生活,身邊事 |
《這是一篇拖沓很久的文章,去年12月寫了一半,現在完成結尾。》
近年的天災頻繁,每一次天災出現,網絡上就流傳一次2012地球末日,然後一大堆流言,視頻互相轉貼。然後,各門各派的流傳紛紛四起 -- 外星人再來、世界末日、要歸依各種信仰。
雖然我有信仰,作為一個心理學工作者,對近兩年流言四起、末日恐慌吸納人相信某一宗教,或者某些所謂的靈修行為,純粹利用人的心理弱點製造的從眾心理。我希望為廣大的網友在流傳或者相信這些末日理論之前,提供多一個角度看看整件事情。心理學的目的,就是給人在自己認知層面之外,提供一個角度選擇。
《搞清楚是你的第幾個需要層面》
不論是心理學還是管理學,有讀過人本主意學者馬斯洛,都知道他著名的人的生存需要。
宗教也好,哲學也好,都是第五個層面的需要,達到的前提,必須完成下列情況:
第一: 你已經擺脫第一層面的生存需要-代表你不用生活在死亡邊緣;
第二: 解決第二層面生理需要 - 代表你有吃、有住、有穿、性生活滿足;
第三: 沒有第三層面愛的需要 - 包括心理學上常遇到種種複雜的情感困擾包括和父母、和兄弟姊妹、和另一半、和兒女、友情的也獲得完滿的關係,或你不在“為情所困”;
第四: 獲得第四層面需要 - 包括尊重、名譽、地位的滿足。
最後,你才會需求自我完成,就是內在尋找心靈滿足的需要,非常個人的自我成長。
你現階段面對的是第幾個層面的需要?
如果你還要為找對象煩惱、為口奔馳、為房價煩惱、對父母和你的相處、同事和上司和你的關係、你的晉升機會。。。。。。這些現實問題傷腦筋。恭喜你,你還是個活得有血有汗的人,因為人生活在現實社會還是沒法完全投入形而上學的世界。
宗教、哲學、靈修等等,使你在現實生活中讓你有個調整思維的空間,平衡生命,獲得生命的啓發。如果太過投入,反而迷失自己,容易受到擺佈。
社會中有兩群人很容易遇上這問題:
1)生活不如意,想在形而上學中得到改善:我剛來廣州開工作室的時候,見過一群網上人民,很沈迷塔羅牌、星相占卜,接觸後發現這班年輕人沒有一點生命力,光是空談理想沒有在生活上投入努力,往往是花一杯咖啡的錢幾個人一整晚高談闊輪以為很有深度、很有個性的話題,其實講了等於沒說的廢話。試問問把精神放在這樣的生活,白天還有精神和心力工作嗎?連實質生活都過不充實,遑論精神生活了!
不要用形而上學來逃避現實問題,記得!這樣容易讓你不能自拔。
2)錢賺了,內心空虛了:國內經濟發展在這幾十年急速起飛,賺到錢的人多的是,然後突然心靈空虛,覺得自己那一塊缺了!在生活無憂的基礎上,拼命的找尋缺了的一塊,上各種各樣的體驗課,接觸各式各樣的宗教/哲學。有的人內心有說不出來的擔心和恐懼,有些人覺得錢來錢去不踏實,有的人不愁生活無聊了…….也有的到了瓶頸要思考未來。
不論是那種也好,在了解心靈和哲學的方面,不要完全否定自己的過去,自己的人生。不竟能走到今天的一步,你過去付出很多努力也是當時自己能做到的。特別是荷包腫腫的一群人,很容易遇上危言聳聽的人讓你掏腰包保命求安心。如果你真正做過不正當的事,上天不會因為你花幾個錢饒恕你,但老千卻懂得利用你的心態,給你“買”個安心。安心買了,平安不一定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