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理]別讓心理陰影局限孩子飛翔
(2011-03-05 20:59:40)
标签:
心理比凡希育儿情绪 |
分类: 育兒心理 |
新春一期的《溫暖人間》內寫了一些現代人教育孩子的“悲劇”。
其中兩個讓我印象故事大約內容如下:
《故事一》
女兒跟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你們的錢要省著用。”
父母問:“我的心肝女兒,為甚麼呢?”
女兒說:“因為這些錢是留給我的,你們用多了是用我的錢。”
父母回答:“是的是的!”
《故事二》
兒子跟媽媽說:“媽媽,學校明天有人來校園驗毒,我被查出了怎麼辦?”
媽媽生氣了:“豈有此理,分明是留難你。別怕你明天不要上學。”
兒子說:“媽媽,你要幫我!“
媽媽說:”我去投訴你老師,太可惡了,我兒子怎會吸毒。“
以上故事孩子扭曲的價值觀從何而來?
《孩子的成長,是你的心理補償》
在現實生活,我認識一個和《故事一》相似的家庭:一位當地有名的醫生爸爸和能幹的媽媽,他們獨生女兒升學的時候我跟他們一家人談過對將來的期望,爸爸就只有一個期望:“別當醫生,醫生的壓力和責任很大”,媽媽就希望女兒在她的保護罩下工作生活,當女兒的抱有理想當實地新聞記者 -- 不是坐在電視台報導菜貴了房價貴了的主持,而是那種衝鋒陷陣好像鳳凰電視直擊報導現場的記者一樣。
父母童年的生活環境困難,希望獨生女生活快樂,就只有一個孩子甚麼也給最好的她。他們對女兒千依百順,這個有理想的好女孩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一次父母準備投資商鋪,女兒也有點擔心的和父母說:“你們別把我的錢胡來,這些錢你們死後都是我的。”
父母童年生活困難的日子肯定帶給他們不快的情緒記憶,導致今天能力所及給予女兒足夠之外更多的物質生活,都在彌補自己的心理陰影。給女兒好的用、好的吃、好的地方、好的生活,其實是給活在自己內心,自己的童年好的用、好的吃、好的地方、好的生活。
這個家庭的情況,父母的童年都過的快樂,所以對孩子的影響純粹是過度充足的物質生活而已,但下面的情況,父母把自己童年的不快情緒都”遺傳“給女兒。
《不讓她受傷害,因為是傷害我》
另一個真人真事,女兒小時候父母為生活奔波。這個女兒也比較散漫,父母沒有留意女兒的情況到小學才發現女兒身體有點問題影響學習,因此父母更加內疚,越想越擔心,害怕兩老死後獨生女無人照顧,因此更努力賺錢留給女兒。辛辛苦苦的把女兒送到國外,希望她在他鄉有個好發展,投資一個在當地親戚的生意,幫助親戚擴展事業 --因為對方兒子和他們女兒有點投緣,他們想“親上加親”快快把女兒嫁過去。誰知女兒在親戚家生活時被對方發現了他們一家隱瞞女兒身體問題的祕密。
自從父母發現女兒身體問題後,在生活上對女兒處處包容,所以女兒沒有自力能力訓練;這個女兒沒有完成高考,一來父母已經認定女兒的身體問題讓“本來很聰明的女兒失去好好學習的機會,自然比不上別人,還有讓她考高考就是要她殘忍地被淘汰“,而這個女兒一直沒有處理好身體問題帶來的心理矛盾,一方面因為這個問題讓她感到痛苦,另一方面卻非常享受身體問題獲得的優待。甚至不自覺的利用這點來控制家人得到好處 - 只要遇到困難和問題,就哭著埋怨自己的情況,“生不如死” 、“上天對我不公平”這些話刺痛媽媽的心,任何事媽媽幫她解決,才想出把她快快嫁人,甚至可以說是企圖騙婚的不智行為。
然而當女兒獨自在他鄉的親戚家住的日子,親戚發現女兒出奇地缺乏自理和生活能力,最初女兒裝得自己只是嬌生慣養的嬌嬌女,也沒有把自己的情況坦白說出來,直到被發現有問題,親戚既收了女兒父母的錢不好直接“退貨”,結果搞得非常不愉快和不智,又扮失心瘋來罵、又裝被氣暈、又說命格相沖、親戚結合孩子出問題等等情況。。。。讓女兒知難而退,當然女兒孤身一人在異地承受了不少內心折磨,天天打電話回家哭,回到家後好幾年內心抑鬱。
事情搞得這樣不幸,原來爸爸的也是小時候家人覺得他有點問題沒有上中學。那個年代的家庭子女眾多,既無法為他一個人消耗養育的資源照顧,其二從家庭系統排列上看,爸爸家根深蒂固的“弱肉強食,淘弱留強”觀念。作為家中弱者的爸爸感到從小被傷害。長大後談戀愛也被女方嫌棄,直到遇同情他的太太。面對同樣“有問題”的女兒,更自然投射自己的不幸給她。
媽媽是貧窮農村長大後出城市,到城市覺得被人看不起,特別是夫家親戚。本來希望“城市人”女兒能爭氣,結果女兒的情況更讓她發奮保護家庭。她希望女兒能嫁給一個像她處處支持維護丈夫的人,所以就把女兒送到出國的同鄉親戚那裡生活,結果卻讓女兒在異鄉的日子,也是一個人面對心靈傷害。
《面對陰影 - 不單為了你,還有你最愛的人》
不論我從溫暖人間看到兩個故事,還是真人真事,父母的情緒和想法不可避免的灌輸給孩子。把孩子送去各式各樣的學習班是無法讓孩子突破作為父母的你們的瓶頸 :在街上口叼香煙的父親,罵讀中學的兒子抽煙;鄰居父親以粗口罵與壞分子為伍的兒子。兒女讓父母痛苦的行為不正是父母自己的行為嗎?一個讓我們作為父母痛苦但一定要面對的事實 - 除非我們知道自己情況,否則無法教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