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63封信怎样把握好“严”与“慈”的度

(2022-03-19 16:34:36)
标签:

随笔

随想

分类: 教育随笔

王老师:

    我是一名高中教师,刚刚参加工作一年多。这一年多里,我最纠结的事情就是如何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我想和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却又担心学生因此不服从管理。有的时候,我想对学生严格要求,却又会被投诉为体罚学生;有的时候,我想给学生自由的空间,结果他们便会蹬鼻子上脸,弄的班级乱糟糟。我想知道,怎样才能把握好严格与惩罚、宽容与纵容的“度”呢?

                                                                                                 一个年轻的高中教师

年轻的老师:

你好!如何处理与学生的关系,这大概是每个年轻教师都要面临的困惑,我在刚做教师时也为此而纠结过很久。从你的心中可以感知,你比当年的我要优秀的多,因为你已经有了思考——要和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而我则是在摸索中摸爬滚打了很多年才明白了这个道理。在师生关系问题上,咱们也有相关的要求,比如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就在第三条明确提出了“对学生严慈相济”的要求,并倡导教师要“”做学生良师益友”。你所说的“宽”与“严”,大概也就是“严慈相济”的意思。从这点上来说,你的思考与教师职业要求是一致的,为你点赞!

要想做到“严慈相济”,就要先弄明白什么是“严慈相济”。严、慈,在我国历史上是分别对父、母的省称和尊称。在我国历史上,人们在与外人讲话时,对自己的父亲一般可称为家严、严父或简称为严;对自己的母亲一般可称为家慈、慈母,或简称为慈。严,即严厉、严格、威严之意。慈,即仁慈、慈祥,含恻隐之心。家庭教育中的严慈相济,既指父母亲的相互配合,又指严格要求与慈爱的相互交融。再后来,严慈相济从家庭教育被移植到学校教育之中,成为教师职业素养的一部分。我觉得,严慈相济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的确很难,而其中的最难之处也就是你所说的“度”。那么,这个度应该如何来把握呢?下面的两点希望能给你一些帮助。

严的“度”,与师生感情的深浅有关。所谓严的“度”,就是那个不会导致管理行为“变质”的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上,往前一步可能是惩罚,往后一步则可以算是严格要求。那么,怎么找到这个临界点呢?我想,这个临界点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也不是会某种可以量化的标准,它的存在必须要依附于师生关系之中。比如说,一个老师看到学生在晨读课上看小说,就在其后背上拍了一巴掌,提醒学生进入读书状态。这个动作在不同老师身上就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的后果:学生羞涩地笑笑,马上拿出课本开始晨读;学生很不高兴地白了老师一眼,慢腾腾地收拾课桌上的东西;学生勃然大怒,控诉老师体罚学生……导致这些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深浅。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中,老师对学生的敲敲打打、厉声呵斥,学生与家长可以理解为“爱之深,责之切”;在糟糕的师生关系中,正常的规范要求也可以成为师生冲突的主要原因。

如此,严格要求与惩罚体罚的“度”,你既不能用巴掌的力度大小来衡量,也不能用面部的凶狠程度来量化,而是要放在你与学生的关系之中去考量。那么,如何营造这种良性的师生关系呢?我觉得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真正地去爱学生。这个“爱学生”不是你觉得“爱”,而是让学生觉得你是在“爱”。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经常会有老师觉得自己很爱学生,但是学生并不领情,这可能就是没有做到换位思考——你是能够否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爱?你的爱传递到学生那里后,学生感受到的还是不是爱?举个例子,老师要求学生认真打扫卫生,便出台了一个扣分制度——教室卫生被学校扣分的,值日学生便会被双倍扣分。这个制度的出台,就让学生觉得老师在意的并不是他们,而是老师自己的利益得失,老师是在爱自己。而如果老师能够站在“干净的教室可以带来良好的生活感受”这个角度来提要求,学生接受到的信息可能就会是另一个样子。

慈的“度”,与教育艺术的强弱有关。要想区分宽容与放纵、慈爱与纵容,同样很难用标准化的方式进行界定。我在学校工作时,有一次上课时下起了大雪,一位语文老师便让学生到教室外面玩雪,然后组织学生写打雪仗的乐趣,从而生成了一节高质量的作文教学课。一位年轻教师看到后感觉很有意义,也把自己的学生放到了教室外,让学生尽情玩起雪来。没想到,学生跑到校园后根本就不听老师的指挥,不仅玩疯了,还有几个学生打了起来,导致一个学生受伤,最后由学校出面进行多方调解才解决了学生受伤事件。你看,同样是组织学生走出教室感受生活,一个成了故事,一个成了事故,为什么?这里面就存在一个艺术性的问题:前者,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在组织学生“玩雪”之前不仅给学生布置了明确的任务,还强调了足够严格的纪律规范;后者,只是临时起意,未加任何组织和统筹就把学生放到了教室外面,再加上个人的“影响力”不足,自然就会出现意外和问题。

教育是一项艺术,不像生产线的工作标准那样容易操作,需要长期的修炼和沉淀。有的时候,看起来人家的管理很宽松,但是班级管理的效果却很好,这是因为人家有足够的教育智慧可以控制住局面;相反地,有的人看起来很是卖力,对学生要求也相当严格,班级管理的效果却很不好,可能就是因为他们在使用蛮力,缺少了教育的智慧和艺术。其实,管理就像放风筝,看起来风筝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却总会有一根线在控制着它,这根线就叫做教育的艺术。作为年轻教师来说,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在实践中积累大量的经验和智慧,才有可能在工作中实现收放自如。

最后,我想告诉你的是,你是高中教师,你和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应该不大,应该有很多的共同语言,这都是你的优势。如果你能够站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让他们觉得你不是高高在上的师者,而是有过共同经历、刚刚走出高考的邻家大哥,那么走进他们应该不是很困难的事情。怕就怕,你一旦成了教师,就忘了你也曾是学生,切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