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是“成为最好的老师”
标签:
成长心情心灵 |
分类: 教育随笔 |
今天,我的新书《成为更好的老师》正式上架。
所谓上架,并不是图书完成印刷的时间,而是说可以在市场上买到了。其实,早在半个月前,编辑马老师就告诉我“书已入库”。如此推算,完成印刷的时间会更早一些。如此,我都不知道一本书的哪个时间才算得上是出版时间——获得书号的时间?完成印刷的时间?入库的时间?正式发行的时间?还是可以便利地从书店或网络买得到的时间?也许这些时间都可以算是,但是在正式填写一些表格的时候,出版时间只能填版权页上印上去的时间。这是规定的时间,虽然它可能并不是以上种种的任何一种,但是这种官方的标注才能代表正确。其实,世上的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比如,印在证书上的名师。
这就是为什么我要把书名定为《成为更好的老师》,而不是成为名师,也不是成为“最好”。从根本上来说,名师或优秀教师都是一种官方的认定,必定有着名额上的限制,也注定是少数人才可以获得。倘若所有人都是奔着名师而来,那么垂头丧气、破罐子破摔的,牢骚满腹、骂骂咧咧的,一定不会是少数人。再者说,写在纸上、印在本上的名师,其中有多少水分,是否名副其实,也还是值得猜测,可以揣摩的一件事情。
而成为更好的老师则不同。
更好,是在与自己比,这就让每一个人都有了“成功”的可能。自己跟自己比,才有可比性,才不会比出羞愧、难堪、愤懑,更不会比出绝望和放弃。日本的马拉松选手山田本一多次夺得世界冠军,他在分享自己的比赛经验时说,自己就是把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分成很多个小目标,然后冲刺到一个小目标就集中力量冲向下一个小目标。他说,他是在靠智慧战胜对手。那么,他的智慧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只与自己比”?目标越小,越接近自己;超越一个小目标,其实就是超越了一次自己。我想,倘若他一开始就把目光盯住四十公里外的终点,那么他所追求的就是被标注了的遥远的成功,就有可能会被恐惧和困难吓倒。
更好,是在与过去比。你现在站在哪里,就从哪里开始一步步地走。想一想今天已经比昨天好了一厘米,明天还会比今天好一厘米,心里就会有了希望,就有了动力,前进的脚步就不会停下来。与自己的过去比,讲究的是容易满足的心态,任何时候都不要嫌弃自己走得慢,蜗牛再慢,只要是在努力,也是一种难得的前进。与过去比,比的是一种实在,一种可以不会好高骛远的踏实。与过去比,比的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对自己负责的聪明——因为要比,就得时时关注过去的自己,要经常梳理、回顾曾经的自己,要懂得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其实,这种梳理和懂得,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成长。
如此,成为更好的老师,的确称得上是一种最好的成长追求,或者叫做理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