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随笔教育思考随想杂谈 |
分类: 教育随笔 |
人生的价值,大抵有两个,一是幸福,一是优秀。
对于幸福无需过多解释,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理解偏颇。但对于优秀,很多人许会简单地理解成出人头地。比如:对于学生,教师和家长都会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是否优秀;对于商人,社会可能会以财产的多寡来认定是否成功;对于仕途,大多是以权力的大小和官位的高低来评判是否值得尊崇;对于家庭,很多人可能会以房子、车子来考量是否完美……其实,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优秀就是让人之为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让人发展成为人性意义上真正的人,也就是说,优秀其实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东西,与物质、权位、无关。而幸福,最主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
由此,我们可以这么说,人生的价值取决于人性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而这,也恰恰是教育的价值与使命所在。站在这个角度,我们再来看今天的教育,我们除了教给学生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增添了一些逼出来的应试能力,精心营造了一些谋生的焦虑和恐慌以外,哪一点还与人性有关?
今天的学校,大多是以教学成绩来衡量一个教师的教育能力,而恰恰忘了,为了这些分数,学生失去了多少自由、快乐和幸福,在分数的背后又附带着学生多少苦恼、焦虑和痛苦。当我们以倾轧的方式,从学生焦躁不安的恐慌中,挤出了这些分数,这优秀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当我们用这些分数换来了高高的成绩奖,并继而评上了名师和能手,是否就能够证明,我们有足够的教育能力,我们能够给学生足够的幸福?
在我看来,教师的教育能力绝不能体现在分数的获得上,它应该是教师的感召力、感染力、人格力、文化力、亲和力、情感力、人文力与教学力的融合,是教师博学、胸怀、情感、激励、关爱、宽容以及气质、气度、性情等要素组成的一种综合张力,它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影响,而非管理和压制。
也就是说,只有人文的教师,才有可能影响出人文的学生,以及他们的生命。而教师,又有多少人还有这种人文的综合力?
今天的教育者,大多重视的教育技术的提高,确切的说就是带领学生赚取分数手段的创新,很少有人注重自身素质的综合提升。其实,教师的成长至少要在三个方面有所建树,才有可能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实践、读书和写作。但现实是,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很注重教育实践,并乐此不疲,教育行政部门也倡导老黄牛式的简单劳作,而忽视或疏忽了对教师读书和写作能力的引领。
没有读书带来的底蕴,没有写作给与我们的反思,工匠式的辛劳对于教育来说是一个悲剧,对于孩子来说是一场灾难,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痛苦。
所以,我可以这么说,我们已经失去了教育的能力,在我们把优秀定义为分数的高低和财富的拥有量之时,我们就已经失去了教育,自然也就无从谈教育的能力。毕竟,一个人的优秀,归根到底应该是人性的优秀,而非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