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班主任习惯了走到学生的身后,用一双冷峻的眼睛冷静地审视着班级这个群体;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多的班主任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管理者上,谙熟了监视与督导的种种策略;不知不觉中,班主任越来越像一只牧羊犬,驱赶着学生争先恐后地向前奔涌。
习惯了约束,习惯了鞭策,习惯了发号施令,习惯了驱赶与追逐,习惯了大声的呵斥,习惯了简单而严厉的惩罚,习惯了在学生中间左冲右突。
其实,教育就是一个大牧场。在这个牧场里有手握重权的放牧者,有喋喋不休的评论者,有虎视眈眈的牧羊犬,还有一只只忘我的领头羊以及大大小小的被放牧的羊。本来,班主任是一只领头羊,带领着一簇一群的幼羊在原野上悠闲地吃草。可是放牧者一会要求你到西边的草原,一会命令你到南岭的草坡,领头羊只好带着羊儿不停地来回奔波。越来越多的评论家,就是那种一点草也没有吃过的评论家,不停地告诫领头羊,这也不行那也不应该,这片草好吃那片草没有味道,领头羊在一片茫然中开始不知所措。更可恶的是那些牧羊犬,带着强烈的驱赶意识,游离在群羊之外,时不时地给领头羊以致命的惩处。为了自己不再被惩罚,为了保全自己在牧场的位置,这些领头羊在不断被别人放牧的同时,自己也成了一只牧羊犬。
拼命狂吠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不被别人狂吠,我们都知道做一只领头羊更好,但是我们无法选择,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着评价、约束、标准甚至是威胁的牧场里,除了把自己变得凶狠,我们别无选择。
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在自己的良心范围之内,是在自己背负更多的危险之下,少吠几声,给羊群点一安静,我们能够做的,好像也只有这么多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