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先赋岗位与成就岗位

(2010-09-10 18:36:34)
标签:

成就岗位

先赋岗位

班级管理

杂谈

分类: 教育随笔

    在班级岗位设置问题上,是实行轮流制还是终身制,从理论层面来讲,是非优劣一目了然,而在实践层面却并非如此。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理论总是可以很是轻松的把某个问题明确地予以界定、划分,而实践起来却往往要麻烦的多。

    从理论上来说,实行班级岗位轮流制,可以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以及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实践起来,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首先从感情上来说,班级成立之初任用的都是学习好、威信高的同学,一直在班级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在轮流制度下,轮不到自己了,心理上、心态上都会有失落感、被遗忘感,从此也许会不再带头,甚至会扯班级后腿。可以这样理解,有一批人担当了班级岗位,就会有一批人失去班级岗位;有人高兴了,积极性被调动了,就会有人被打击了、消沉了。其次,班级中的管理岗位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胜任的。既然是管理,就有个能力上的差别,不是人人经过锻炼都会有管理的能力,也不是人人都希望管理别人。用了不该用的人,用了不愿担当的人,也许班级管理会一片混乱。损失了全班人的利益,也不一定就能够锻炼某一个同学。如果为了牵强地把一个同学的所谓锻炼机会与全班人的利益相比较,谁更重要?我相信每一个老师都可以辨别的很清楚。

    如果一味地把某种理念流行化,一味地强调理论上的高深,那么没有经历过实践的神圣最终也会沦为教育的桎梏。其实班级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班级管理应该尽可能的接近社会现实。把学生密封在容器里培养,放在真空中保存,那么什么时候放他们出来,什么时候他们就会被社会的真实所伤害。承认差异才是对人性最大的尊重,轮流着做班长,一窝蜂地搞管理,除了混个热闹以外,不见的能有什么真正的收获。

    社会心理学家对人的社会角色有很多种分类,按角色获得方式,他们把一个人的社会角色分为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前者是建立在先天因素基础上的,比如父母的角色;后者指主要靠个体努力获得的角色,比如老师的角色。我在班级岗位设置与班干部的任用上就借鉴了这个理论,把班级岗位划分为两类,一是班级所有成员都可以担当的“先赋岗位”,比如说值日班长、卫生小组长、各类管理员等,这类岗位只要是班级成员都有机会获得,实行的是轮流制;另一类是“成就岗位”,比如说值周班长、体育委员、科代表等,这些岗位需要比较强的管理能力,或者需要特殊的技能,需要经过竞争才能够获得。也就是说每位同学都可以参加竞选,只有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大家的认可才能够获得这一岗位。

    在班级岗位管理中,我一般是借助“先赋岗位”来锻炼学生,让学生在“先赋岗位”上展示自己,在有了实践基础以后,参加“成就岗位”的竞选。这样,因为“成就岗位”的来之不易,他们会更加珍惜,工作也会更出动色。

    教育没有回头路,来不得半点虚假。不管哪流哪派的教育理论,都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地照搬到自己班级管理中,那种一味地跟随潮流,追求时尚的教育,那种一味追棒某种理论、某个模式的管理,其实都不是理智的、也是不可取的。特别是在教育理论多元,经纬交织,容易让人一时看不透的今天,能够做到不随波逐流,不坐而论道,脚踏实地教育孩子,才是我们的为师之道、管理之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