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里填写《学生成长手册》,意外的有了一个新的发现:所有品学兼优的同学,其《成长手册》中“家长告诉我”一栏都填写的认真细致,并且确实是针对孩子每个月的习惯养成来填写的,字里行间都饱含着父母的关爱和支持,也浸润着甜甜的家庭教育的清香。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到底有多重要,以前我是说得多验证的少,今天的这个发现也许能够说明一点问题。
我们的教育现在是采取的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的最大优点是平等、能够批量的完成教育过程;最大的缺点是统一,过度的整齐划一掩盖了孩子的许多特质。虽然现在的素质教育提的很响,动作也很大,也一直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孩子,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做一个合理的规划,但是在班级授课制下,这一点很难做到。应该说,一个孩子在一个学校的一个班级上课,确定的学校和确定的班级就从微观上确认了他所处的外部教育环境的一致性,也就是说他的老师,学校的软硬件设施,甚至是他要做的练习题都是一样的,老师讲的课是一样的,一起上课,一起放学,在这种相同条件下,对每一个同学来说是平等的,没有任何的特殊性,这种平等性带来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一样的孩子一起被送到了学校,接受了同样的教育,一年后却有了巨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还会越来越大?他们的学校教育是一样的,老师讲的课既进了甲的耳朵也进了乙的耳朵,他们还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家庭教育的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孩子接受了一样的教育回到了家里,有的家庭没有给孩子任何的帮助,任由孩子自己吸收消化,孩子得到了一个平均值;有的家庭环境极糟,还会使孩子的教育受到家庭恶劣环境的影响,让孩子不能够完整的巩固学校教育的成果;而有的家庭,他们接过了学校教育的接力棒,继续给孩子以学习的机会和帮助。就这样,孩子从学校得到的一个苹果,在不同的家庭里就变成了半个一个或者是两个三个,甚至会成为零。我们说从一个孩子身上就能够看出家长的样子,反之,从家长的身上我们也能够看到孩子的未来,这是很有道理的一个说法,也是经过时间经验验证的结论。
在这种平等的教育条件下,六年的小学生活给了孩子一个不同的初始值。当他们带着这个千差万别的初始值到了初中,开始他们的中学生活后,他们会表现出更大的差异。在一个初中班级,孩子的相对差距不会有很大的变化,不出意外,学生的成绩都会与他的初始值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学生毕业的时候也仍然是会一个优等生,学校并没有点石成金的能力,教育只是为孩子的成长加上一双翅膀,而这双翅膀每个孩子都会有,并且长得一摸一样,至于能否飞得起来,非得有多高,我想与他们的家庭教育会有很大的关系。
为了孩子的未来,给孩子一个较高的初始值,陪着孩子一起飞翔,这是我们每一个家长应该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