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文明类型理论(历史文化社会学)柳昌清
(2022-03-27 19:03:05)
标签:
历史文化教育情感 |
分类: 历史 |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文明类型理论(历史文化社会学)
解决了“政治经济学无法解释现实”的问题后,柳昌清老师觉得还无法使基础理论做到与现实一致。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和反思,他发现,要使基础理论做到与历史和现实基本一致,就必须去研究不同的文明类型,弄清楚文明类型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 一)过去以宗教来区分不同文明的做法,未抓住不同文明的内在机制上的差异。文明的本质差异主要表现为不同类型文明的整合机制中,主导性整合要素不同。最基本的主导性整合要素有三种:宗教的力量和关系,政治的力量和关系,经济的力量和关系(有些文明的主导性整合要素是复合的,符合渗透逻辑)。根据主导性整合要素的差异,可以对世界现有主要文明的类型确定如下:宗教主导型文明——印度文明;政治主导型文明——中华文明;经济主导型文明——西方文明;“宗教/政治”主导型文明——伊斯兰文明;二战前的日本形成了民族主义宗教精神与政治、经济一体化文明。俄罗斯(包括苏联)文明原属于政治主导型文明(但受西方文明的影响有不稳定性)。前苏联的“改革”,实际上指向了模仿西方文明的文明转型,结果导致联盟的解体。解体后的俄罗斯又向政治主导型文明回归。拉美文明处在发展变化之中。非洲文明尚处在形成之中。
(二)不同的文明类型形成后,对相应地区民族和国家的社会发展起很大的控制作用。人类社会总的发展趋势是生产力水平由低到高,由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由农牧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生态社会,但是,不同民族和国家所经历的发展阶段,却受文明类型左右和外来文明冲击的影响。马克思所描述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是经济主导型文明——西方文明所经历的发展阶段。政治主导型文明——中华文明有与西方文明的发展阶段特征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宗法社会——专制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在生产力、产业结构、经济形态等方面,中国的宗法社会与西方的奴隶社会,中国的专制社会与西方的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与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大体上处于同一水平。
(三)在人类文明由农业文明阶段进人工业文明阶段后 ,经济主导型文明比较适应 ;人类文明由工业文明阶段进人生态文明阶段后,政治主导型文明将比较适应,因为在全球实现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防止气候变暖的目标,会减少资本集团的经济利益,需要国家发挥作用,需要伦理道德发挥作用。这正是政治主导型文明的长处,而是经济主导型文明的短处。当然,政治主导型文明只有在吸收了人类在工业文明的阶段所创造的有益的文明成果后 ,才能够提升其文明的水平,承担起新的使命。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i] 对中国现实社会的理解必须与中国的历史文化联系起来,需要创立历史文化社会学。文明类型理论就是历史文化社会学。
文明类型理论得到了学术界广泛地认同甚至欢迎。2004年柳昌清老师出版专著《文明类型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获全国党校系统第六届优秀科研成果奖。2008年“解放思想与基础理论创新”的选题获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课题立项。2009年在《河南社会科学》发表长篇论文《文明类型论纲》(26000字),河南社科界召开了“文明类型与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创新”研讨会。当年柳昌清老师还参加了人民网关于中国道路讨论的征文,用文明类型理论解释“中国模式”的论文获奖。2010年用文明类型理论来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课题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已完成并结项。课题组成员的论文《文明类型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柳昌清老师还受邀在一些学术会议和大学生、研究生课堂上做过介绍。
五、中国政治与伦理
2011年,柳昌清老师发表论文《中国政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发展规律——创建中国现代政治学初探》,提出了“中国政治与伦理”的学科构想。[ii]以后进一步提出《“中国政治与伦理”学科纲要》。[iii]“现在又初步完成二十多万字的书稿《中国政治与伦理——再探与吸纳》。目录如下: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中国政治需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七、人民生活问题;八、民族、宗教、统一问题;九、国际关系问题
第四部分
至此,他初步完成从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老三门”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基础学科“新五门”的探索守正创新。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柳昌清老师还花费了很大精力研究改革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在中国改革论坛网发表的论文,被环球网在2012年6月15日以《错过改革良机,会重蹈苏联覆辙》的题目转载,文中明确指出:“改革对党政领导机关来说,是一种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次全会会议公报中,把“坚持自我革命”作为10个“宝贵经验”之一。
六、其他十三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基本学科
在“新五门”的基础上,柳昌清老师提出创建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基本学科体系的构想,发表《试论创建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基本学科体系》、《重构公共文化与创建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iv]等论文,提出基本学科除上述五门基础学科外,还应包括以下十三门基本学科,均为复合型(静态渗透)发展型(动态渗透)学科。这一特征是他在四十多年研究和五门基础学科创建过程中悟出来的,其客观性是由于中国的社会和历史由政治主导、整体性强的性质决定的,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相一致,也符合中华文明现代化的需要。
法律与规则。治国首先需要法律和法治,但在中国,由于长期的传统习惯,仅仅靠法律还不够,还离不开“规则”,例如党规、行政法规、厂规、校规、行规、民间规则,等等。这些都要加以研究,合理利用。
自然与科技。科技与自然永远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着对方,体现着“天人合一”。21世纪提供了一个科技与自然的竞技场,人类作为这个竞技场上唯一的主体,不能将科技与自然作为对手,而应把自然作为科技的灵感来源,在充分发挥科技潜能的同时保护自然。发展生态文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美与文学艺术。真善美是什么?是能触动人心的精粹性的东西:真是理论中能省人的精华,善是伦理中能感人的精神,美是自然界、社会生活、文艺作品中能动人的精彩。美是社会运动规律的象征式反映。
信仰与宗教。人不能没有信仰。信仰可分为宗教信仰和非宗教信仰两大类。宗教组织往往不是简单的信仰组织,它们或多或少地还具有社会、文化、经济等组织功能。非宗教信仰的情况也很复杂。中国传统的信仰更多的不是宗教信仰,而是非宗教信仰,所以不能靠单纯的宗教学来解释和解决问题。要把其他信仰与宗教联系起来建立“复合/发展”型学科,进行比较和综合研究,以指导个人和社会的信仰。
行政与人事管理。是研究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下属机构和公务员进行管理、调动其积极性、同时防止出现腐败行为的学科。这种管理既要管好行政事务,也要管好人事。
经济管理与企业文化。是研究企业管理的学科。强调办好企业,不仅要搞好经营管理,使企业盈利发展,还要培育好企业文化,培养好企业员工,才能使企业做大做强。
教育与人力资源。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去重视教育和教育的质量。把教育与人力资源需求联系起来,设置专业和课程,预计学生人数,培育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新闻与宣传。区分新闻与宣传的不同点,分析新闻与宣传的相同点。分清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考虑后果,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有顾虑?怎样维护人民和社会的知情权?学会怎么样搞好宣传,学会对外宣传。
国际关系与外交。国际关系决定国家的外交格局。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外交格局要相应进行调整。外交过程中发现的出乎意料的问题,也要及时处理。
军事与战略。军事是政治的矛盾激化,通过军队和武力来解决问题。战略是整体应对敌军武力的最佳方案。军事离不开战略,战略服务于军事。
体育与健身。体育是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提高等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社会活动。体育可分为大众体育、专业体育、学校体育等种类。其中参加人数最多的是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二者以健身为主要目标。
语言文字学。汉字的特征和发展历史,使文字与语言的关系更加丰富多彩,需要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图书文献学。图书学是一门人们从事研究已久的学科,但是近年来著述很少;文献学是一门发展不久的学科,近年来却为人瞩目,古典文献学、历史文献学等分支学科也有理论著作问世。图书文献学将二者合在一起,既强调了图书在文明创造中的作用,也重视文献整理。
柳昌清老师指出:西方的哲学社会科学是西方文明的基础理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中华文明的基础理论。英国撒切尔夫人曾经说过,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以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从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播撒性的学说。”[v]这个“具有国际播撒性的学说”,就是西方的哲学社会科学。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创立一种能够与西方的“自由民主”学说相抗争、异中有同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它关乎到中国能不能真正在世界和平崛起,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柳昌清老师瞩我把他的探索路径和成果,放在网络上供有志者参考。他说:我老了,不能再出成果了,创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成功,靠后来者了!创建人可以继续创建自然与科技、美与文学艺术、信仰与宗教、法律与规则、行政与人事管理、经济管理与企业文化、新闻与宣传、国际关系与外交、军事与战略、体育与健身、语言文字学、图书文献学等十二门基本学科(“教育与人力资源“已经有人写书了),但是要首先学好“新五门”。当然,“新五门”和以后新建的学科都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