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田旭桐
田旭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06
  • 关注人气:1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田旭桐:审美的缺失限制了想象力

(2018-02-25 16:36:23)

前段时间,法国的新任总统马克龙来中国访问,期间,去了故宫,去了798艺术区,去了清华大学,去了上海、西安……,看新闻报道说,每到一处总会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艺术品。在艺术面前看与不看,买与不买,体现出了自我的审美倾向,一种对待艺术态度。不过,当把艺术放在了政治的层面,牵连上了另一层的关系。无法避免的,所谓的形式趣味,艺术性等等的东西,必然的隐退其后,加进了更多的国家之间才应该考虑的事情,布的是大局。咱这局外人,关照的多是柴米油盐,笔墨纸砚,耕的是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自然是看不透,也用不着看清晰。不过有件事还是关注的多了点儿,毕竟与咱的本行有关。据消息说,好像在近几年内法国的“蓬皮杜”要在上海建个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分馆。这事的确是能让对艺术略知些许的人们好一阵的兴奋。如真,按照蓬皮杜对艺术品的选择标准,不用出国也能看到一些对当代艺术史进程有影响的作品了。更重要的是,这样一座重量级的艺术馆建在了那里,那种潜移默化的对审美观审美趣味的渗透,必然的带着文化价值观的策略倾向,绝非只是哪个艺术机构办个多大规模的展览所能比拟的。

事过多日,稍稍的沉淀后,反过来一想,如果有来咱也有往,在巴黎或是法国的哪个大城市也对等的建一个中国的现代艺术馆,那又会是个什么模样,什么样的文化样态呢。当然了,建个艺术馆绝对不是问题,问题是建成后,往那偌大的建筑体量内放上些什么样的艺术品。终归,总不能把远古的、商周的、唐宋元明清的东西换了个模样,贴个现代的当代的标签填充进去吧。也不能把民间的泥人、风筝、剪纸、木版年画、木雕竹刻、花布娃娃、粗瓷大碗换个造型放在那里吧。这又让我想起了这两年经常成为谈资的,这个企业那个名人花上大价钱,在拍卖会上买到的法国、英国、意大利、美国……,国外古典的,现代的,当代的大师巨匠们的作品。这些大艺术家的名头在艺术史上当然的都占有着一席之地,但此作品非彼作品。拿上这些与人家的大收藏家和美术馆的藏品一比较,问题出来了,你这东西根本入不了代表作或是精品列表的目录。名家的作品,名头很重要,作品更重要,名家之作并非全是好作品。拥有名家的作品放在私人的空间里品鉴是件雅事,但把它拿出来放在博物馆展示又要称其为名家名作,足以影响艺术史的作品,想说明什么,证明什么,那又是另一回事了。艺术水准的高低将会影响众多人的审美,也便承担了必要的公共的引导责任。

喜欢艺术的人,一定是世上最聪明的人。喜欢艺术就是一种选择,选择了一种贴近生活本质的品味。品味不是靠财富堆叠出高度的。反过来,艺术可以帮肋人们,体面的摆脱对财富的炫耀带来的巨大的心理负担。这种负担来自试图通过财富的证明,证明有钱,证明有地位,证明自己在物质上的优越的同时,一种有别于他人的高高在上的优越。而在艺术面前,欣赏的视角和眼光,瞬间的就能证明你的生活态度,生活的品质和品味。当你赞赏你喜欢的艺术品时,无疑,也向他人阐述了一种价值观。同样的也证明了你是按照自己的轨迹去判断。有了个性,有了对待艺术的态度,当然,也是有了对待生命的态度,也就是活出了自己的模样,体现了一种对待生活的哲学。

拥有艺术,不是用艺术品装点空间,而是充实生活。有句流行语:贫穷限制了想象力。其实,限制想象力的不是“贫穷”,而是审美的缺失。有了审美,懂得了艺术对于生活的价值,再“穷”也是富人。忽视了艺术,不懂得审美,再“富”也是穷人。

审美面前人人平等。

http://s11/mw690/001KO54Izy7is1AKopc2a&690
空无与实在 中国美术馆田旭桐作品展场景(一) 2007年
http://s4/mw690/001KO54Izy7is1BKUPF23&690
空无与实在 中国美术馆田旭桐作品展场景(二)2007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