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田旭桐:艺术要走样儿

(2017-12-28 14:44:27)

几十年了,买了不少的书,写了不少的书,画了不少的画,卖了不少的画。自觉的写了些念着顺口的诗,看的顺眼的画。也自觉的写了不少的病句错字,无关痛痒的看都懒的再看的字、画、文章。不过所有的沟沟坎坎,顺风逆风,往前看往回寻,好的不好的,这事那事儿,都是在助己成长。自己丰富着自己,艺术丰富着艺术,人家看你这人,你的艺术,才会有了些许的味道和内容。

看着积聚在书架上的放在地上的书,看着画柜里画架子上的一卷卷的画,经常的提醒自己一定要做减法,减掉一些可有可无的,让拥挤之中能够挪的出来转身的空间,放的下新的东西。如此的又不断的把一些早已忘记的,有了太多尘土的书,打成捆当废品卖掉。把那些实在看不上眼的画,打成纸浆捏成纸球,放在画室的角落,让它们成为“废话/废画十年”装置作品的一分子。于是,书渐少,画渐少,少的让自己觉的有了进步,多了点前行的勇气。

在这样不断的增增减减中,有一本书却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的视线。这就是葛路先生1982年出版的《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这本书不只是让我在那个见不到什么艺术书刊的年代,第一次真正的从内心自觉的认识到了中国艺术的伟大。而且这本书与其它几本大部头的,带有“批判”意味的有关中国美术史的书籍相比,它还有这样几个好处,一是32开的开本,大小适中;二是不足二百页,薄厚适中;三是文字通俗,没有什么强硬的政治言词,也不带教科书式的条条框框般的标准答案,容易接受容易看的懂。

这样的书看着没有负担,顺手一翻,十几页之间中国艺术越了百年,再一翻,几十页间越了千年。那种页码间的时间感带着你往另一个方向走去,比较之中解读着眼前的自己,解读着笔下画出来的东西能否有它立足的位置。

日日砚墨盈满于画案右,这本《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日日书薄于画案左。当下的此刻,墨饱笔枯,一幅小画完成后随手一翻,看到了书中恽格写的一段话:“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再一翻,见石涛的一段话:“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一知其经,即变其权,一知其法,即功于化。”再往前翻见“君形说”中的一段话:“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悦。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之焉。”这一翻再翻,百字间,即见形神之说,对形的意义,又见经、权之说,“经”为准则,“权”为变通和变化。想到了汉末书法家蔡邕说的:“欲书先散怀抱,任情姿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矣。”一个“散”字,留千年待解题,何等的高妙。

闲着没事的时候,经常的做这样一件事情,把自己画的画与中国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能够随手翻看到的,印刷在书刊画册中的各种风格的画进行一对一的比较,看看它能不能自己“跳.”出来。如果有一段时间画的画被某些自认为很好的“画样”淡化了,隐退在了里面,那么就要提醒自己,尽快的从中走出来。放在了中国的艺术里面之后,再放在国外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作品中,看看有多少相同和近似的地方。有的话,同样的想尽办法让自己的画“走样”,尽快的偏离它们。比如说吧,画的山云溪月,草木泉石放在了宋代的山水画里面,比来比去,发现它被巨然的画同化了,那么,它存在的意义不过就是巨然山水画风格的一个拷贝。放在克利的画里,它被克利的点、线构成的图形淡化了,它的价值,偏向风格的那最重要的一点就消失了。如果单纯用价值去衡量,它的存在就是一张仿制品的意义,与机器复制不同的,仅仅是有了些手工的温度。当然了,话又往回说,如果这仿制的功底不够好,手法太差,也许连复制的都赶不上。用当代人的思维重复古人的思维,又没有先贤的深刻,想想也真是件不太光彩的事情。

艺术不是一件必须师出有门,非要让人家一眼就能看出哪一家哪一派,这枝叶由哪棵树干上长出来的事。也不是一件非要用求新求变当作目标的事,即使你说你从传统中突围了出来,你的艺术是当代艺术,当代的成了时尚,也还是不会有太广阔的前景。因为有许多的“当代”只能放在小圈圈里转转的。如果有一天往外多转了点,转到了亚洲,再大点,转到了欧洲、美洲,此当代放在了彼当代里,发现成了人家的当代的模仿,被同化了。当代的不当代了,啥艺术也就都不艺术了。

艺术不贵复古,不贵传圈走“当代”,贵“走样儿”。

艺术“走样儿”了就是隐隐约约的看到了自己的样子。其实,能够让艺术“走样儿”,是让艺术长成自家模样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它是走向艺术风格的突破点。

http://s1/mw690/001KO54Izy7gVNfnjYQ60&690
正步走  布面油画  60x80厘米  2013年  田旭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