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能把所见所思之物画的很像是功夫,能把所见所思之物画的很不像也是功夫。这两种功夫练法儿不一样,劲儿使的也不一样,结果自是不同。无所谓好与不好,目的、观点、审美趣味有别而已。时常想,从小自己学画画的时候,最最渴望的就是能够把眼前看到的东西,照原样“印”在纸上,越像越好。可是,当渐渐的有了些写实能力,把眼界稍稍的打开了一点后,却发现在写实的另一端还连接着另一种画画模式。一种遵循自己的思想与“像”拉开距离,贴近内心的艺术形态。其实不管你画了多少年的画,画画时的那种最初时的吸引,最初始时的那美妙的状态,那种想画“好画”的愿望与冲动,才是应该一直保持着的。即使不断的改变,不断的深化风格样式,或是因为生存的目的改变了价值观,理想中的方向也扭了一道弯,就是生、旦、净、末、丑全都来了一遍,只要执笔的手听到了“惊堂木”那“啪”的一声,心一惊,还是从前。画画的最好状态就是回到从前的原点之上的,没有附加上各种零部件的那份真情。画画最怕心绪复杂,想的太多,越简单越直接越单纯越好,单纯到不知道“如何画画”时最妙。
二、
画画这活儿,有人拼技术,有人拼材料,有人拼职位,有人拼人脉,有人拼工艺,有人拼时间。拼这拼那拼到最后了,往往会穾然觉悟到,看着特重要的,特重视的,特值钱的,也许越不重要越不值钱。看着无所谓的,不值钱的,常常一笑而过的反而越应该重视,也最有价值。
要不为啥人们总说中国的水墨画高明,高明就高明在它讲空,讲虚,讲意境,就是“不讲理”,道可道之后,非要跟上至道无难的“非常道”。一句“计白当黑”,一句“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一句“无画处皆成妙境”真可谓“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画画,画的空无了,那就是由实衬比出来的无尽处的空间,一空解千言,装的下万千世界。
三、
看过许多个版本的“求人不如求己。”今天又见到了一个,记下:一日大雨,一个躲在屋檐下的人,看见观音撑着伞从眼前走过。急忙说:“慈悲的菩萨带我一段如何?”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并不需要我度。”谁知那人即刻跳出来,站在雨中说:“我已被大雨淋着了,这样可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没有被雨淋着。不是我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是因为在晴天时就已经备好了伞。你被雨淋到了,是因为没带伞,现在是只有伞才能度你,而不是我。”说完就走了。这人看着观音的背景,似悟非悟,无语。又一日,这个人遇到了难越的坎,便去拜观音。进了大殿,发现有个拜观音的人长的特别像观音。这人疑惑的问:“你是观音吗?”“是的,我是观音。”“那你为什么要拜自己呢?”观音笑答:“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是,我知道求人不如求自己。”
http://s12/mw690/001KO54Izy78i2PIlHJfb&690
佛语禅心 布面油画 100x80厘米
1989年 田旭桐
http://s16/mw690/001KO54Izy78i2ShoSzaf&690
佛语禅心 布面油画 100x80厘米
1989年 田旭桐
http://s5/mw690/001KO54Izy78i2XhsEc94&690
佛语禅心 布面油彩 50x60厘米
1989年 田旭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