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丹露在画展上的一幅画

1月17日在时代美术馆开幕的“肖像进行时——中国当代城市生活”的展览上,田丹露的一幅油画特别的引人注目。一是它挂在了进主展厅的入口处,很容易让人们注意到,二是它的尺幅很小,这在许多大幅画面占据了大面积空间的展线上的特定条件里,反倒是因为小而成为了视点。当然,更主要的是这幅画使用的表述语言的单纯与直接——厚涂的颜料、大笔触、大色块、概括构形,表现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人、景、物、环境。因为它的直接它的真诚,让看画的人觉得面对这样的艺术,似乎就是日常生活本来就应该有的样子。一种美的自然的带着诗意的生活,当然的无法拒绝。在很多时候,牵引着所谓的形式、风格样式等等的东西往前走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反之,往回走,走到自己的内心里面去,却是不易。很显然,这幅画无论立意取材还是形式风格的确定,在这几个方面都做的相当出色。
田丹露的这幅作品使用的阔笔直铺的一次着色的技法,有别于她“幻点色彩”系列惯用的借色点构成画面的方法。每一个笔触都是利用颜料的厚度形成肌理,并借此与其它笔触形成直观的对比而存在,又因对比而呈现丰富的色度并置关系。从这种通过对比形成的整体色调中,明显的可以看到田丹露对色彩的直觉把握能力,源于良好的艺术修养。这种摆脱了对景写生的构思方式,在与摄影镜头般的取景效果拉开了距离之后,一切都是在简化中完成。色彩在简化,形象细节在归纳中简化,构图也在做简化,透视也在做接近平视体的简化。通过简的过程,其结果却是强化了视点的趣味中心作用。不过,看似行云流水的色块组合,依然表现的很有层次,带着色彩的绚烂,保持着色彩在光学和主观的形而上的美学意义。具体的分析,即使表现的是街头雨色中的人物肖像特写,通过纯度很高的红色,绿色和过滤掉多余的灰色的紫色、蓝色,从明处往暗处,由近至远,同样能将色调体现着具有阳光照射下的暖意。其实,我是不知道这幅画的题目之所以用“雨中的浪漫”的原由的。在我看来取名“温喛”也很合适。从构图、构形、色彩的安排上看,在人们行色匆匆,在动感的移动中将主体形象“定格”的同时,让画面有了一种静态的温和。冷雨转化为了十分清晰的意境,“温暖”突显出来构成了主题。似乎不是撑着伞遮挡着雨滴,而是迎着阳光,让自己模糊成了剪影。营造出来了一种印象,一个轻松愉悦,渗透着轻音乐旋律的空间氛围。正应合了一位评论家所言:“一份足够丰饶的想象力,可以让一个狭小的世界显得无边无界。”马蒂斯在《画家笔记》中讲过一句著名的话:“美术的伟大时期,关心的是形的本质,而颓废时期则留连于微小的细节。”强调秩序强调整体,既不是用细节去堆砌,也不是让整体因缺乏细节而空洞,而是控制细节的节奏,用细节推动着细节一步一步的形成整体。
博纳尔经常说他一边画画,一边做着梦。艺术家的梦可视可叙述可重复,是从日常的繁杂的生活中逃逸出来的,产生新的生命的活力。“人们常提到服从自然的安排,殊不知,也有服从图画的安排一说。”画为心声,画一幅画,首先是给自己画的,好的画,必然的要过自己这道关。自己看的顺眼顺心,它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面对了自我,艺术就透明了起来。面对真诚,不用猜不用揣测,用直觉就能感受到一种美的力度,这一点不用画家去解释去叙述,看画的人们能够感觉到。理解艺术,体验艺术,感受艺术的美妙。艺术不仅仅是艺术家们在创造,也在于人们敏锐的去发现去欣赏去赞美。艺语无声,自不多言,好的艺术是一种“联结我们和我们珍视的永恒之物,从而超越此刻……”心的相连。
http://s16/mw690/001KO54Izy78bg5VpF59f&690
展览开幕式
http://s8/mw690/001KO54Izy78bg6QYp987&690
展览开幕式
http://s7/mw690/001KO54Izy78bg90iBEb6&690
雨中的浪漫
http://s11/mw690/001KO54Izy78bgatAT05a&690
雨中的浪漫
http://s4/mw690/001KO54Izy78bgbxboL93&690
时代美术馆
http://s1/mw690/001KO54Izy78bgcExd6f0&690
时代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