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画“顽童”

(2016-05-13 06:59:32)
      曾见过—篇短文,讲大藏书家叶德辉先生喜欢在珍藏的图书中夹上—两张春宫画片。其友陈子展—日见到非常不解,好奇的问他,叶先生回答说:“避火”。春宫画片本是不能入大雅之堂之物,怎么会与避火牵得上关系呢?细问才得知,火神原本是位天界的小姐,服侍她的丫髻就达三十六人之多。因触犯天律被玉皇大地贬为灶下婢。她平时穿淡黄色,—发威时便穿红衣而引起火灾。但因出身闺阁,即使在盛怒之时,如果看到了这玩儿意儿,也会不禁害羞起来,避了开去。这是智者的幽默。想想,绘画创作也有同理之处。近十多年来,我的油画创作不像水墨画那样一直围绕着“禅意”这个主题,而是直接的面对社会进行多元形态的展开思考。
      社会发展越迅猛越波动,人们的价值取向则必然的会随之发生深刻变化。有时候因为忽然间的环境裂变,形成当代审美与传统的思辩方式的相悖现象,它们会夹杂着各式各样的哲学观为向人们袭来,往往来不及审视就被卷入其中。用“顽童”的眼睛看世界,世界单纯而多彩。用初生牛犊的勇气寻找落脚点,尽显无畏,多了些愚态和笑趣。用发展的眼光寻视,变幻的前方—片光明。
      从表面上看,“顽童”不具有深刻的思想,更谈不上什么立场观点。他们要听大人的话,别淘气,要变的懂事。然而,淘气、打闹、好奇是小孩子的天性。常言道:童言无忌。无忌的童言正是反映着他们的立场。将“顽童”作为图像符号,借奔跑、倒立、展示腿脚功夫、呐喊等等截取的生活片断,通过刻意处理的构形方式,寓意社会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存的状态。这种状态有意识的被强化的同时,排挤着另一种放松的状态。“顽童”的图像介入方式是以审美趣味为岀发点的,它的作用不足以对各种现象进行正确与否的肯定或否定。创作的目的,是在关键的节点上找到直观的符号语境,使之形成时代无法迴避的视觉印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