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计划,我陪着哥哥姐姐一起回到阔别50多年的苏北老家,一是去料理妈妈的新墓地,二是去瞅瞅我家的老宅子。于是,一行三人于5月下旬回到这集盐文化、水文化、教育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和名人文化于一身的古镇——栟茶镇。之前虽数次回来,但都匆忙而过,这次因为要办的事情较多,便多住了几日,得以细细品味故乡的远情和近景。
在老街寻找记忆中的栟茶:
http://s8/mw690/001KNEkagy6SPCNApMz17&690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TITLE="栟茶印象——苏北之行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
这是一座成陆于西周,发端于唐代,繁荣于明清,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古时称“南沙”,现在叫“栟茶”。
这照片是栟茶的千年青石板街,这条小街曾经商贾云集,车马喧嚣,市井繁荣,但那是过去的事了,现在虽繁荣不再,可那些老屋,那些小巷仍留有重要印记。我这次回去没少走这条街,去访友去吃烧饼去看我家那已经不存在的老宅子。但无法爬高拍下她的全貌,只好从微信上抠下这张图。真真儿的,我印象中的“栟茶”就该是这个样子。
不到两岁时就随家人在这条街的巷子里生活、上学,直到
10岁离开,至今50多年了,一天也没有忘记她。那里的巷子、房子,街两边开放式的大木门店铺,铺子里的茶食烧饼脆饼豆腐干,几乎烙在我的脑子里了。记得每天早上会被巷子里的叫卖声吵醒:“卖荠茶啊!”“泥螺!”,于是起床便见房门外的走廊放着一篮子滴水的荠茶,一碗新鲜的泥螺,这就是早饭经常吃的菜了。当然还有叫喊“刷马子!”的,呵呵,不懂了吧?马子就是马桶,木制、漆花,小水桶大小,带盖带提手,有各种颜色,很漂亮,据说这还是新媳妇从娘家带过来的嫁妆之一呢。每家每户必备,放在房间里侧,有帘子遮挡,或许就是简易“卫生间”?每当听到“刷马子”声之后,一些人家就会把马桶提出来,人家会里外都刷洗干净。也有自己在家里刷的。所以,尽管房间有马桶,但绝无异味儿。我有一个微型的小木盆当马桶用,像北方的童用小尿盆,红漆的,伴着我长大,跟我走南闯北好多年呢,每次出门都是家人行李中的重中之重,不能忘记,因为我认“厕所”,否则我就会憋着,直憋到......
小时候的印象现在不存在了。几十年来,老街被“改造”得不伦不类,石板街也有破损,一切都在等待整治,但依稀能见到过去的模样。此次回去,我曾经独自一人在大街上溜达,寻找旧时印象,无意中发现了小时候见大人们经常用到的物件:淘箩
http://s11/bmiddle/001KNEkazy6SQZbLW7E5a&690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TITLE="栟茶印象——苏北之行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
这个比菜篮子编织密实些的竹制淘箩主要是用来淘米的,把米放进箩内,拿到河边,浸在河水里,一下一下地浸,连浸带簸,流动的河水会把淘箩里的米冲洗干净,拿回来倒入锅内煮就是了。那个时候大多数人都在河里洗菜洗鱼虾,还洗衣服被单啥的。这么个洗法似乎有些不卫生,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栟茶人长寿,姑娘媳妇可水灵了。当然,现在有自来水,人家早已不去河边洗东西,这淘箩便下岗了,被我在街边小摊淘宝似的用30元给淘回来了,不知道是贵是便宜,反正北方没有就物有所值,高兴呢!
http://s9/bmiddle/001KNEkazy6SR0zyWzSf8&690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TITLE="栟茶印象——苏北之行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
于是,栟茶石板街上便出现了一个上穿中式小袄下着牛仔裤,头顶蓝色小草帽,右肩背个大挎包,左臂挽着淘箩,脖子坠着相机的“另类”,悠悠地左顾右盼地溜达着。俺这打扮显然极有回头率,吸引了街边店铺的老板们,不时问我从哪里来,是谁家的亲戚。我便回答:吾乃原住民,栟茶人士!蹩脚的家乡话让乡亲们满是疑惑。目送我从西往东走去,又迎着我从东往西回来,回来时偶尔听到窃窃私语。我快步撤出大街回宾馆,此举是乘着晚饭前的休息时间背着哥哥姐姐溜出来的,他们说我自己不可到处乱走!他们比我大个十几岁,我都这么老了,至今还不忘记管着我!
这次个别行动拍下了老街上的旧房子,记得过去的房子基本都是这样的,青砖黛瓦,明清建筑居多。现在很多被拆掉各自盖了小楼,本色老房子已经不多了。
老门楼、狭长的巷子,足能勾起当年生活细节。比如每家每户保存“天落水”的大缸、天井里摆放着养荷花的小缸,继而又想起了那偶尔爬进水缸里去被淹死的“百脚”,其实就是蜈蚣吧,有点吓人!呵呵,估计栟茶人喝蜈蚣泡过的水会百毒不侵,故长寿?
http://s8/bmiddle/001KNEkazy6SR9I8lyT67&690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TITLE="栟茶印象——苏北之行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
http://s5/bmiddle/001KNEkazy6SR9JLASE44&690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TITLE="栟茶印象——苏北之行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
“天落水”就是雨水。下雨时会从房檐底下的接水槽流入缸中,沉淀之后便可舀来烧开泡茶,据说味道甘醇,是接待客人的上等茶水,我小时候就喝这种“天落水”,至今没发现因此而落下的毛病,可见这水是喝得的。我拍到的这个缸里面不知道是不是天落水。
那缸荷花属于小型的,基本每家都有。记得我家的天井里面养了一大缸荷花,每当雨后我便会站在缸前戏玩儿荷叶上的水珠,玩儿到鞋湿衣湿。
呵呵,这些旧时回忆太多,恐怕一时间半会儿侃不完的,还是说说栟茶的现代文明吧。
惊诧变化中的栟茶:
栟茶绵长的历史,醇厚的文化早已被人们青睐。近几年,镇党政领导的大手笔让这座几乎风光不再的古镇重新焕发了生机,用务实的精神把建设一个美好的五彩栟茶的理想变成了灿烂的现实,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变化之快一点不过份。这次给我的印象真的是颠覆性的!我惊讶栟茶的现代化建设,惊讶这个小镇的大气,感叹镇领导的睿智与远见!镇政府掩没在路边树木间,而政府周围却是高楼林立,医院、超市均属于一流配置。栟茶人的幸福生活拉开序幕喽!
http://s4/mw690/001KNEkazy6SRjWfZyb43&690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TITLE="栟茶印象——苏北之行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
http://s10/bmiddle/001KNEkazy6SSQDB9sR69&690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TITLE="栟茶印象——苏北之行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
http://s9/bmiddle/001KNEkazy6SSRjqqkUb8&690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TITLE="栟茶印象——苏北之行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
这是我们入住的宾馆后面的居民小区,征得门卫同意,我进去转了一圈。现代化的楼宇,现代化的物业管理,不亚于北京的高档楼盘。每平米4千元的价格,真的让我动心,决定回来攒钱买房。
http://s10/bmiddle/001KNEkazy6SRk8Q7Pz39&690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TITLE="栟茶印象——苏北之行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
镇上豪华舒适的宾馆为今后栟茶的开放旅游事业做好了足够的准备,我口头给她评了个四星级!得到前台工作人员的微笑同意!硬件软件均上乘!据说每逢周末及节假日暴满,可见,一个旅游胜地正在悄悄向周边传播开来,将来的乌镇、周庄恐怕要小心这蛰伏太久后来居上的栟茶镇喽!
猜下这是什么地界?养老院!车在里面转了一圈,那花园式的建筑有点神秘呢,感觉像科研机构,静静的,美美的。这照片只是一小部分,目前已经入住了一些独寡老人。我进房间瞅了下,宾馆式的标准间,很宽敞。老人们正聚在房间侃大山呢,瞧那开心劲儿,一点不孤独!将来这里还会分区域、分档次,按照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开设不同的养老方案。我觉得,我可以不发愁老了以后的去处了。
http://s5/small/001KNEkazy6SSWIyj5y94&690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TITLE="栟茶印象——苏北之行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
这是什么在建工程?从小图就可以猜出了。这是新建中的栟茶小学。栟茶的教育全省乃至全国闻名!栟茶中学已经考入清华北大的高达300多人!栟小是一所始建于光绪年间的百年小学,教学质量享誉至省级,目前已不能满足远近求学的需求了。新建的小学占地54000平方米。我在工地门口数了下,有6座楼?!周边的马路两边一水儿的棕榈树,将来校车四通八达。这规模在北京好像没有呢!教学水平不用说了,没有夯实的小学基础,哪有栟中的高才生!捎带说下,我在栟小只上到三年级,所以想骄傲都没资格。
栟茶镇这一老一小的问题解决了,其他还有什么不能解决的呢!火车站的规模和现代化让我吃惊了;与之本配套的马路我走过了;镇政府新区的建设我目睹了,医院超县级配制我亲眼见识了,照片发多了大家肯定会烦所以就免了!目前要进入老街改造阶段,这是打造新栟茶镇的重点工程。相信不久,一个能够展现古镇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新栟茶古镇将在黄海边上熠熠生辉。呵呵,我又在寻思房价问题了,水涨船高!赶紧攒钱!
让人羡慕的栟茶乡间:
http://s13/mw690/001KNEkazy6SSc6dLmA2c&690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TITLE="栟茶印象——苏北之行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
妈妈的新墓地在栟茶乡间,所以有机会去了栟茶的农村。亲眼见到并体验了栟茶农民的生活状态。一切都是新奇与兴奋,感觉这里的农民真的是唱着“好日子”在过生活!这里种着大片的桑树、水稻、小麦、油菜和蚕豆。麦田边上就是蚕豆,每家的房前屋后也都种着蚕豆和油菜。乡亲们喜欢拿菜籽油当香油,的确香呢。
http://s15/bmiddle/001KNEkazy6SSaa56qO4e&690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TITLE="栟茶印象——苏北之行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
http://s6/small/001KNEkazy6SSadyTR3b5&690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TITLE="栟茶印象——苏北之行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
http://s6/small/001KNEkazy6SSayBZD7a5&690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TITLE="栟茶印象——苏北之行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
http://s9/small/001KNEkazy6SSbhetWU78&690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TITLE="栟茶印象——苏北之行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
村民可以在自己的地里自由盖房,不像北方那样全村人聚到一起。过去可以盖小楼,现在只能盖平房,家家的房子都不一样,每家小楼独处一角,景色各不相同。但是每到油菜花开季节,各家就被油菜花包围,想想都美得不行!去瞅了几家,内装修都属于豪华级的,弄得俺这北京银就像刚从贫民窟里出来一样,那叫一个羡慕嫉妒不平衡啊!
http://s5/bmiddle/001KNEkazy6SSaHYibi14&690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TITLE="栟茶印象——苏北之行 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
这是第一张照片人家中五口人的普通中饭,光炖鱼就两种,其他菜都是自家园子里的。没好意思接受人家的邀请,光闻味儿了,好香,馋呐!
栟茶地处苏北,依海临河,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这里既有苏北的粗犷又有江南的细腻。朋友房后的小河,河里的芦苇,芦苇后面的小桑树,桑树后面的林木,除了养眼,还各有用处。我吃到了用这苇子叶包的粽子,那桑叶是每家蚕宝宝的食物。
-
(
- 千年古镇栟茶的骄傲——寂然法师:南京的#辛德勒#
栖霞古寺寂然法师的原出家寺院——栟茶寿圣寺去年初已奠基重建。
1937年,日本军侵占南京,当时作为栖霞寺监院的寂然法师在国难当头之时,作为一名手无寸铁的出家人,他大义凛然,在栖霞寺建立难民收容所,凭借自己的力量与智慧来对付惨无人道的日本鬼子,与日本军人斗智斗勇,保护了两万多难民,寂然法师大义凛然的英雄事迹,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这座古老且有名气的寿圣寺在古镇栟茶西北古运盐河的北侧,俗称西寺庙。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重修,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复修,为方圆百里闻名古刹,毁于1946年解放栟茶前夕的战乱中。
-
焦板儿
(焦板儿的博客地址链接http://blog.sina.com.cn/tianjiyouyie )
- 沁馨品茗
- 夏日里的阵雨来得快也去得快,留下濡湿的地面和荡尽尘埃的花木,别有一番韵味;品读博友的文字,也有余香满口的感觉。
悦读好文的感觉真好!
祝博友夏日安康,写出更多好的博文。。。
-
(沁馨品茗的博客地址链接http://blog.sina.com.cn/qingming0139)
修缮
三更梦甜五更香,
心志难平频举觞。
暮年修缮恨识少,
生平鄙恶书伴窗。
涯迹渐衰嬉夕阳,
寻思网链醉屏堂。
文友沟通在键盘,
虽我枵腹志未殇。
网链天地里,皆乃藏龙卧虎之地,虚拟中连接着颇多仁人高知识素养佼佼之女士君子,无论妪叟弱冠,超修缮智慧素养之高人大有人在,受修缮敬重的老朋友大都怀揣不凡才质气,随便草撰笔下总那么精彩纷呈至极,来到您这儿,造访更多怀揣不凡才质气的女士君子,总能够收益多多,有进步,怀揣启迪满意而归!
-
-
-
苏北古镇名栟茶,是俺耗子姐姐家,
历尽沧桑古韵在,细说家珍笔生花。
-
-
(1949仲然的博客地址链接http://blog.sina.com.cn/u/2219273791)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