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大胆地主动开口说话
(2025-08-27 10:32:07)
标签: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儿童心理成向东 |
不肯主动讲话的孩子一般性格都比较内向,平时少言寡语,不轻易向别人吐露自己的想法。然而,这些孩子内心里又强烈地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关心。所以,家长应该主动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千万不要用粗鲁、蛮横的态度对待孩子,要让孩子主动说出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对待孩子要耐心,耐心,再耐心!
1.克服孩子怕生的心理
在幼儿园门口,常有一些父母虽然恼怒但又必须面带笑容地哄那些哭闹着不肯入园的孩子。在心理治疗中心,也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咨询,例如,有个6岁的小孩儿,在家淘气,在学校却又胆小怕事;另一个小孩儿由外婆带,偏食,怕见生人,语言表达能力差……
这个年纪的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不佳,一般有以下几种因素:一是智力或基本能力有问题,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或表达不好,怕人嘲笑,于是更胆小;二是由于交友受挫,导致害怕与人交往;三是没有交友的动机,不觉得交朋友有什么好处,觉得自己一个人也可以玩,或纯粹性格内向,不喜欢与其他小朋友玩。就外界因素而言,则存在以下情况:楼房代替了四合院,邻里之间不相往来;家长怕孩子出危险,不让孩子出去玩;保姆代替了父母的劳动,却弥补不了父母的情感,造成孩子情感饥饿….
怕生不仅表现为怕见陌生人,还表现为怕接触新环境,怕尝试新事物。怕生这种现象,在孩子只有6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孩子6个月大时,就会分辨父母、家人和陌生人。当他面对陌生人或新的事物时,会不知所措,会哭泣和躲避,这种情形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孩子2岁以后,他的社会需求开始增加,开始喜欢与别人交往,特别是与相同年龄的小朋友一起玩。所以一般来说,两三岁的孩子即使刚见到陌生人时会有些不自在,但过不了多久,他就会与他们玩得很熟了。但是有些孩子却不同,他们即使到了四五岁,甚至更大一些,还是一见到陌生人、一到了新环境,就会局促不安,不敢说话,参加活动时也会畏缩不前,胆怯害羞。如果这种怕生现象持续的时间过长,不仅会影响孩子与他人的交往,而且会使孩子失掉许多学习和尝试新事物的机会,甚至会影响孩子成年以后的生活。
孩子怕生可能有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天生气质如此,缺乏安全感,缺乏与他人交往的经验。首先,人的天生气质各不相同,有的外向活泼,有的内向拘谨。其次,孩子必须在他所熟悉的环境里获得充分的安全感,他才能把这种安全感转移到陌生的人或事物上面去。如果家里缺乏欢乐和温暖,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孩子可能会因此变得胆怯怕生。最后,如果孩子从小很少见到陌生人,缺乏在众人面前露面的体验,也会使孩子难以适应陌生的环境和事物。了解了孩子怕生的原因,就不难找到帮助他们的办法。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1)创造机会让孩子与陌生人交往。带孩子散步的时候,停下来与友善的陌生人聊几句。在公园里,鼓励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会儿。渐渐地,孩子就会感到陌生人并不可怕,而且很和善,能与他友好地相处。孩子稍大一点以后,爸爸妈妈可以帮他请邻居的朋友来家里玩,让他自由自在地交谈和游戏,不要因为吵闹或弄乱了房间而责怪他们。在这种自由欢乐的气氛中,孩子的天性自然地流露出来,渐渐就会变得活泼起来。
(2)容忍孩子的怕生。家里来了客人,父母不必一定要勉强怕生的孩子向客人打招呼,也不要非让孩子为客人表演节目,更不要觉得孩子怕生有损自己的面子,不然孩子更会感到不安和焦虑,对于克服怕生的心理没有好处。
(3)不要讥笑孩子。有一种非常普遍的情形,就是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把孩子所做的可笑的事向别人讲述,或者让孩子向人表演他以前的可笑动作。这些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心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这样做的话,以后孩子还怎么敢在生人面前露面呢?
(4)自然地与人交往。让孩子明白,不被某些人喜欢和不喜欢某些人是很自然的,谁也不可能跟所有的人都相处得很好。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担心自己会不受欢迎而不敢进入陌生的环境,也不会因为一两次交往的失败而对与他人交往产生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