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生长”就不能急
(2025-06-23 14:44:00)
标签:
育儿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父母成长太原圆成心理 |
大家可能会注意到,我们谈到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时,没有用“成长”这个词,用的是“生长”。一字之差,其含义却有重大不同。什么是“生长"?为什么不是“成长”?
我们先来体会树木长大的过程。我们不用告诉树木如何吸收水分,如何进行光合作用,也无法代替它们做这些事情。只要给它们合适的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它们就会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我们把这种按照内在的时间、规律和节奏自然长大的过程叫“生长”。
我们再来看一看孩子长大的过程。孩子出生后,只要有均衡的营养、保暖的衣物、充足的日照,不用大人教(大人也无法教),他们就会逐渐能跑能跳,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这些基因,这就是生长。孩子的身体发育是生长,孩子的精神发育也是生长。这是因为,人类的这些精神素质(理性、情感、意志)在数百万年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其生物学的基础,人出生时随着孩子肉体的到来,也同时把这些精神的“种子”带到了世间,它们在适宜的环境自然就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只要给孩子良好的环境,孩子自然能够发展出良好的智力智慧(理性)、丰富的心灵(情感)、高贵的灵魂(道德、意志)。而理性、情感和意志,就构成了一个人的精神。
而成长不同。在现实生活的语境中,成长往往意味着外力的直接助推、直接干涉。而包含孩子在内的自然万物,自有其内在的发展变化规律,外力的直接助推或干涉,极有可能违背了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特别是人的发展更是如此,助推不成,反受其害。同时,对孩子的发展而言,成长一词往往隐含着成人预设的价值判断,只有当孩子的变化符合大人的标准或期望时,我们才称其是“成长”,否则往往会称其为“堕落”或“不争气”、“没出息”。而很多时候,成人世界的评价标准本身就很有问题。
既然是生长,就必须心态平和、按部就班,不能人为加速。催熟的瓜果不好吃,拔过的禾苗会枯死,孩子的生长同样如此。孩子的生长,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不论是身体的发育,还是精神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和节奏,都有先后的顺序。如果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就很难使孩子得到全面发展,就会让孩子变成精神上的残疾儿,不仅身心健康受损,更会丢掉发展的后劲。这些孩子在学习比较简单的东西时,看起来似乎比同龄人好一些,但越到孩子面临复杂的学习、生活状况的时候,越需要他的智力、情感体验的能力以及道德全方位发力,才能够作出成绩,才能够成为杰出人才。而催熟的孩子往往在这时候就变得力不从心。
后一篇:一定要改造性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