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原心理医生:自我意识水平

(2023-12-23 17:18:33)

1.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之间的矛盾 主观的“我”是自己所认识和评价的“我”,客观的 “我”是他人所认识和评价的“我”。自我评价与别人评价之间往往存在差距,因而使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摇摆不定,弄不清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在自我情感体验上也造成很大的波动。产生这种矛盾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评价标准。

2.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矛盾 理想自我是在自己头脑中塑造的,自己所期望的未来的自我形象,现实的我是通过个人的实践而反映到头脑中的真实的自我形象。一旦这个理想自我形象构成后,学生就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理想化,因而与现实自我发生矛盾。这对矛盾既可能激励个人努力改善现实自我的状况,向理想自我的目标迈进,也可能导致个人降低理想自我的标准,甚至放弃对理想自我的追求。

 (二)不成熟性 学生自我意识不成熟性有多种表现,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自卑和自负上。

 1.自卑 对现实自我的认识评价过低,认为现实的自我与所确定的理想自我距离太大,经过努力也难以达到。持这种自我认识的人,往往表现为过分地对自己进行自我批评。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心理上缺乏必要的承受能力和驾驭自我的能力,加上以往失败的体验产生的挫折感受的积累,从而自我轻视,自我否定。

2.自负 自负是一种自我膨胀,即过度地自信。学生虽然有强烈的自尊心,好胜、好强、不甘落后,但如果不把握好“度” 的问题,就会“物极必反”。自负的学生往往缺乏自我批评,而且不允许别人批评,惟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盛气凌人。没有自知之明,总认为自己对别人错,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不能与人和谐相处,容易失败,也容易受伤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