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太原心理咨询师成向东
太原心理咨询师成向东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9,869
  • 关注人气:1,5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咨询师谈“归因疗法”

(2023-09-04 12:43:47)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心理学家开始将归因过程纳入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范畴加以审视,更加重视主观经验在归因过程中的作用。所谓归因,指的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推论,从而达到对行为和环境加以预测、评价和控制的目的。归因理论是一种解释人的行为成功与失败原因的动机理论。人们需要填补一个行为序列中各个单独行为之间的间隙,使得表面上没有必然内在联系的各个行为之间产生联系。
       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于1958年在《人际关系心理学》中首先提出了归因理论。他认为人们通过了解行为的原因并预测将来的行为来满足自身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的需要。海德认为如果把行为的原因归于环境,则个体就会诚少自己的责任;反之,如果把行为的原因归于个人,则个体就要对行为负责。
        韦纳(Bernard Weiner)进一步发展了海德的归因理论,认为人类行为的归因不但与饥、渴、睡觉、性等生理需要有关,而且也与人的认知方式,尤其是思维方式有关。他认为如果把成功归于内部将导致期待上升,但如果将失败也归于内部,可能导致个体自责;而将失败归于外部,有可能获得比较良好的自我评价。韦纳的归因理论强调了认知对人的归因和情绪的影响,很多来访者的情绪困扰就是由于对行为归因不当造成的,可以认为,认知疗法也是以改变来访者的归因为特征的。认知治疗过程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归因训练,帮助来访者获得正确、良性的归因模式,而减少惯有的不良归因方式的困扰。
    “归因疗法”已经是心理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由归因理论发展来的一种心理治疗,属于认知疗法的一种。归因疗法主要通过引导来访者对其症状产生原因的知觉,来控制和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目前有两种治疗模式:真归因法和误归因法。“真归因法”即针对来访者对其症状的不准确的归因,诱导其作出准确的归因。“误归因法”即来访者本人并未明显地忽略重要的信息,对自己症状原因的理解也没有明显的不当之处,但将其置换为某些可能未必属实,但却对他有益的原因,因而有意歪曲信息,诱导来访者作出虽然错误但却有益的归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