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时间论
(2022-12-28 15:40:37)
存在时间论是存在主义哲学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相关理论。所谓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间隔性和顺序性,它具有一维性,即不可逆性,只有从过去、现在到将来一个方向。海德格尔认为存在的意义在于时间,人的存在只有在时间中才能被示,时间性是更为普遍和更为深刻的存在方式。同时,海德格尔还将存在时间与“此在”的存在状态联系起来,认为时间性包含的三部分,即过去、现在和将来,分别对应“此在”的三种存在方式,即沉沦态(falling)、抛置态(thrownness)和生存态(existentiality)。其中沉沦态过去存在,现在也存在,而抛置态和生存态分别存在于现在与未来。海德格尔指出,三种存在状态的时间性是相对的,每一种存在状态都包含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因素,只是它们分别以一种时态为主显示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沟通分析理论的基本概念“自我状态”可以描述为“心理时间模块”,即完全的和具体的心理事实组合体。这些“心理时间”不会消失,它通过个体的生活得以保存,并会在与其一致的自我状态中生动再现出来。儿童自我与父母自我源于过去,成人自我源于现在,三者共同组成“此在”的自我;儿童自我以过去的时间为主,表达童年的快乐与无拘,父母自我指向未来,承载理想和信念,成人自我立足现在,客观地面对现实。海德格尔认为,从存在的时间性出发阐释日常“此在”的工作,应从展开状态在其中组建自己的那些结构人手,即从领会、现身情态、沉沦和话语入人手。沟通分析理论认为,要分析个体在日常的问题与表现,特别是人际交往情况,首要便是分析自我状态的结构。而伯恩指出人们普遍存在所谓的“结构饥渴”,即人们有将自己的时间和生活结构化的需要,这种需要驱使人们创造一些能满足刺激或认知饥渴的情境,从而避免心灵的死亡。伯恩认为,人们如何使时间结构化完全决定于他愿意冒多大风险以交换亲密情感。沟通分析理论所阐述的生活脚本也同样具有时间性,不同模式的脚本仅和时间有关而与内容无关。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