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础医学如神经生理:心律失常

(2022-11-28 11:54:01)
      正常心脏的节律性搏动和心肌细胞的收缩,其起源是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交界处的窦房结。心肌的电生理活动规律,受多因素的影响和控制,如体液的电解质浓度、酸碱度、机体的能量供应,以及各种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等,以上各种因素发生变化,均可引起异位心脏节律,出现心律失常。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科学知识的普及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在正常人群中心律失常已相当普遍,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1、发病原因除上述因素影响正常心律以外,对心律最敏感而迅速的调控因索是神经、激素及神经递质,即自主神经系统和儿茶酚胺。因此,凡能引起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因素,均可造成心律变化,甚至出现心律失常。常见的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各种应激性生活事件: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及社会交往中的各种应激因素,均可引起心理紧张,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变化,出现生理性心律失常。
(2)情绪因素:各种不良的情绪因素,如反复持续的紧张、焦虑、恐惧,害怕等情绪反应,可引起大脑皮质功能紊乱,通过自主神经系统或其他中介机制,最终出现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及室性期前收缩、心房纤颤。也有研究认为,情绪因素也可以通过增强交感神经活动而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的出现心室颤动,甚至猝死。
2.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临床类型复杂繁多,各型的表现不尽一致,但一般的临床表现是:轻者偶发、稀少、一过性心律失常,可毫无症状,或仅有一次短暂的咽喉部及胸口梗死感,由于发作时极为短暂,发作后难以回忆描述,印象不深,一般不会引起关注,频繁和复杂的心律失常,除上述表现外。还可出现心慌、心悸、头晕、胸闷及心搏短暂停止等症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