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相近的动机理论是瑞安·理查德(Ryan
Richard)和德西·爱德华(DecEdward)的自我决定理论(sclf-detemination
theory,SDT)。这个理论中,有三个天生的和普适的需要帮助人们获得完整的自我感以及与他人之间健康的关系。这三个需要是:自主需要,控制自己行为和目标的需要(例如自我决定)方能力需要,需要有能力来掌握人生中挑战性的任务;归属需要,需要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感受到归属感、亲密感和安全感。这些需要在几个人格理论中很常见。关系需要与马斯洛的归属感与爱的需要相似。自主和能力是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瑞安、德西和他们的同事相信,如果一个人能有支持性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实现目标并发展与他人的关系,那么需要将会最好地被满足。这样的满足不仅仅会促进健康的心理成长并且会增加个体的内部动机(行为会表现出来,因为行为具有内在的回报和满足。证据表明,当个人不仅感到有能力(通过经历从他人那里得到积极反馈,并且在被认为很难的任务中取得成功),而且感到有自主感,或是知道自已的行为是自我决定而非被他人控制时,内部动机会增强。
自我决定理论(SDT)一种人类动机理论,认为行为发生时的社会背景对于行为的动机类型有影响。先前的研究发现,当给一个表现外在奖励时,会在内部动机上产生消极的影响。但是近来的研究发现,消极影响仅仅存在于那些本身没有兴趣的任务。当一个人对任务本身很有兴趣(比如可能一个任务指导者或是管理者已经说明了任务的重要性和未来的价值),外在奖励可能会增加内部动机,至少短时间内是这样的。虽然最近的发现很吸引人,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认是否外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长期影响始终是消极的,正如目前大量研究已经表明的。但是,难道有时我们做事情不会同时受两种动机影响吗?经常存在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同时影响人们做事的情况。例如大部分老师为了养家糊口而工作(外部动机),但是可能同时也感到他们在帮助孩子们变成更好的成人,这使得老师对自己感觉良好(内部动机)。
前一篇:焦虑情绪
后一篇:认知因素和人格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