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不可测的海底冰山—一潜意识
(2022-04-06 23:57:43)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结构是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这三个层次构成的,潜意识处于深层,意识处于表层,前意识是表层的储存库,这三个层次组成一个动态心理结构,它们始终处在相互渗透、流动变化之中。如果三者处在协调平衡状态,那么就是正常人的心理结构,具有常态的性质。如果三者处在不平衡的紊乱状态,那么就是非正常人的心理结构,具有变态的性质一变态的极端表现就是歇斯底里的症状,就是弗洛伊德描述的心理结构的图式。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包含人出生后所有的心理成分以及诸种本能,认为在潜意识中存在着各种被压抑的成分,如本能、欲望、情感、意念等。在一定条件下,潜意识中的成分,一部分可进人意识域,另外一部分则永远不能被人自己知道。潜意识域的成分对人们的行为和思想表现起决定作用。他的这种认识曾被欧美许多学者运用和发展,成为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概念
起来。意识与前意识在功能上十分接近,目前被加以注意的心理活动,意识到它的存在的时候,它便是意识,而当我们不再注意,意识到的内容就会潜人前意识层面,就不是意识了。因此,意识和前意识在功能上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前意识处于意识层和潜意识层之间,当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本能和欲望想要渗透到意识之中时,前意识粗负着“稽查人员”的任务,严密防守,把住关口,不许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随便侵人意识之中。但是当“稽查人员”失职时,潜意识就会悄俏潜入意识之中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多水平、多层次、多测度的反映系统。康德认为,潜意识乃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半个世界”。其实,潜意识与意识是人的心理活动两个方面对立统一的整体。
些不符合社会道德标准或者违背个人理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悄悄地潜伏在我们的意识当中,这就是潜意识。
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潜意识也就没有意识,因为意识是在同潜意识的比较、区别与对立中存在的,意识是以潜意识的存在为前提、基础和条件的。当然,潜意识又是以意识为主导、制约的。总之,潜意识和意识是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潜意识和意识的辩证统一构成了人的精神生活的一幅丰富多彩的图画。意识受到客观存在、外部世界的影响,潜意识同样也来源于客观现实,个体从一出生就有一些本能反应存在,更多的意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人脑与客观世界长期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受到一定强度外来信息的刺激,并存储在大脑中成为记忆。
当人受到第一次刺激时,只能做出非条件反射,并在脑中形成一个兴奋灶。由于大脑先前没有任何信息的存储,即使目前有一个兴奋灶,而没有第二个也不能发生暂时性联系。如半夜走路突遇白骨发生一时惊恐的现象,这种现象只能发生在曾感受过死人、鬼神恐怖影响的人,而从未受过类似经验的幼儿,大脑中就没有对白骨恐惧的记忆,就不可能发生这种由白骨引起的恐惧现象。也就是说,一定量的信息贮备是产生联想、产生潜意识的重要条件。通常,一旦接受到某个信息或信号,立即会由形象联想从种种记忆中调出与其相关的内容。意识把不合事理的内容剔除掉,以符合逻辑的形式牵制住奔放的空想。意识活动根据需要来调动潜意识中的记忆,但在多数情况下,人们是意识不到调动潜意识活动的。
后一篇:批判性思维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