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维控制的操作心理咨询师解读

(2022-02-23 22:42:01)

控制思维后效有意识地压抑自己不去想一件事物是耗费自制力的,很多研究量示被试在经历了思维控制的操作后自我控制能力显著下降,在控制了各种额外变量后自制力消耗的效应仍然是显著的。例如,穆拉文等在一项研究中把被试分为两组,一组解决中等难度的数学题,一组写下自己当时的想法,同时避免想一只白熊(awhite bear)。研究者事先测定两组任务难度是相同的,唯一的区别是避免想一只白能耗费自制力。

随后在观看喜剧电影时要求被试压抑自己的情绪反应,即不要做出开心的反应,结果与解决数学题目的被试相比,避免想白熊的被试表现出更多的大笑等开心的反应,显然,先前的压抑思维的努力使其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控制现在的情绪反应。另一项研究发现,与可以自由想象的被试相比,被告知不要去想一只白熊的被试在随后的无解测验( unsolvable puzzles task)上坚持的时间更短( Muraven,Tice,和 Baumeister,1998)。穆拉文等发现,被要求不去想一只白熊的被试在随后需要克制饮酒欲望的测验中,其饮酒的数量显著高于解决数学题目的被试,而二者在任务难度、唤醒、情绪上并没有显著差异( Muraven, Collins,和 Nienhaus,2002)。

想到人难免一死是令人焦虑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尽力避免去想与死亡有关的事情。盖里奥特等发现自制力消耗的个体在随后的实验中更易受死亡相关的想法的干扰,即被试由于自制力的消耗不能有效地把死亡相关的信息过滤掉( Gailliot. Schmeichel,和 Baumeister,,2060。华莱士( Wallace)等发现实验组被试在完成 Stroop任务(耗费自制力的测验)后,在随后的图形眼踪任务,一个需要自我控制的任务)中的表现显著低于没有进行(任务的控制组的被试,而两组被试在情绪、唤醒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