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症的各种症状表现
(2022-02-20 23:12:33)疑病神经症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症状:对健康的过虑,对身体的过分注意和感觉过敏,疑病观念(妄想除外)。这三者各有不同的表现,三者之间互相影响,可有各种不同的过渡和混合形式,构成疑病症丰富多彩的临床相。
疾病可以限制人的活动,造成生活不方便,妨碍工作学习和社交,还可能造成其他严重后果。如果病人仅仅限于对疾病后果的忧虑,那还不是疑病症性的。疑病症的特征在于病人纠缠于身体健康和疾病本身。病人并非不知道,对病过虑和着急害怕对健康不利,却苦于无法解脱。这种病人可以接受医生的解释,但照例打消了一个顾虑随即又产生另一个顾虑,或者,道理病人自称都明白,却控制不住自己,这跟其他神经症病人的心理冲突在形式上相同,只是内容各异罢了。
对身体的过分注意表现不一。有人经常注意心跳、数脉搏,有人则特别注意消化功能,如此等等。事情的另一面是,病人对外界的兴趣似乎被扼杀了。注意集中于来自内感受器和本体感受器的信息,与感觉过敏似乎是同一症状的两个侧面。当然,注意和过敏是互相加强的。要重视的是,机能性障碍并不都是疑病症性的。只有当机能性障碍和不适感和对健康的过虑或对身体的过分注意密切相联系,才是疑病症性的。暗示和自我暗示对疑病症的发展可以起显著作用,但暗示治疗照例没有显著或持久的疗效。可见,疑病症者与歇斯底里者不同,后者是一般的暗示性增前者只接受与病人疑病态度一致的暗示。任何不快情了强烈的愤怒和仇恨以外)都使人对疼痛的耐受性下降,这一点也不可忽视。
疑病观念者确信自己患有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某种疾病,尽管理由不充分,但绝不是毫无根据,病人的推理也没有明显荒谬的地方。这种病人完全不接受医生的生物医学解释。一位病人确信患有心脏病,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走了几十个医院,做心电图好几十次,甚至在同一医院一天之内连做三次心电图都完全正常,而心电图申请单出自同一内科医生之手。此时尚无所谓增收节支之说,可见,不是医生被病人缠得没办法,就是过于迁就病人。值得注意的是,病人有可能承认自己有疑心病,要求医生可怜他,再做一次某种特殊检查,打消他的疑心病。其实,这只是争取检查的手段,病人内心并非怀疑而是力图用客观检查证实他的信念。
神经衰弱的各种症状都可以见于疑病神经症。曾文星(1981)认为,怕冷( trigophobia)是与我国文化有关的一种症状。作者看来,这通常是疑病症的一个表现,似乎多见于我国南方,北方罕见。以性功能为主诉的也有不少是疑病症疑病症病人的问题不限于上述症状。从社会和心理学的角度看来,主要问题甚至并不在这些症状上。若采用患病行为、病人角色这些概念来分析,便不难看出,病人有各式各样的行为和人际关系问题。他们到处求医求治,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病人抱怨家属不体贴不照顾,要求家属为他的“病”作出更大的牺牲。即使发脾气,人们也应该容忍谅解,因为他有“病”。在工作中,病人容易与同事、领导以及人事福利部门发生纠纷。对医生不满更是常见,因为医生检查不出他的“病”,不为他做特殊检查,不给特殊的治疗,不按他的愿望开诊断书和休假证明。
病人的生活风格可以随着疑病症的发展而有相应的改变。极端的病人一切都服从于养病健身这一总的原则。如果病前无特殊人格障碍,那就是人格的疑病性发展
多数疑病症是缓慢起病的。少数病人在重大生活事件(不定与健康疾病有关)后亚急性起病。病程几乎都是持久的急性起病,有明显的身体健康问题作为诱因,病程不长(半年之内)以完全恢复告终,这种病例可称为疑病性反应或反应性疑病症。这种病人对病担心、着急、害怕等情绪十分明显。如果急起的疑病症这些情绪不明显,就有理由推断,病程很可能会是迁延的。急性状态的疑病症还有一个常见的特点,便是病人对自己的生理功能加以人为的干预,结果弄巧反拙,精神苦恼更甚。不想吃饭而勉强进食,似乎一顿饭少吃一些身体就会垮;一天未大便病人就蹲在厕所里一小时也不出来,大有非大便不可之势整天数脉搏,愈紧张心率愈是降不下来;如此等等。
女病人急性起病或慢性病程中急性恶化者,往往哭闹不已,完全不可理喻。在药物或强有力的暗示和保证下,病人可以变得平静下来,但往往不持久。还有些急性起病的疑病症病例,恐烬情绪突出,有时疑病的思想内容具有强迫性,病人十分紧张苦。抗焦虑药可以减轻情绪的痛苦,但疑病症不会有明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