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状态时的心理生理特点
(2021-12-22 12:55:21)
催眠状态时的心理生理特点:患者的受暗示性增高;
意识范围狹窄,只对催眠医师保持联系;联想能力、想象能力增强;形象思维能力、象征性思维能力增强;逻辑性思维能力下降,认知功能趋向于具体化,求真能力减退,合理原则下降,主观能动性下降;右侧大脑半球功能活动增强,左侧大脑半球功能活动减退。
催眠医师可以利用催眠状态下患者心理、生理上的这些特点,通过言语暗示,改变其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过程,以起到治疗心理、生理疾病的作用。在催眠状态时,医师根据治病的需要对患者施以种种治疗性言语暗示,改善或消除患者的病理性心理、生理状况
(3)催眠暗示疗法的作用:可使患者的注意力增强,注意的广度扩大,可以将注意力从一事物转移到另一事物;可使患者感觉增强,出现感觉过敏,也可以使其感觉减退、感觉消失;
可使患者出现视、听、嗅等各种幻觉及错觉;使患者出现时间感知的错误;使患者记忆力增强,将童年的、以往的、早已遗忘了的、失去记忆的、幸福的、不幸的生活事件的细节一一回忆起来;也可使患者痛苦的遭遇经历从记忆中消失;可使患者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欲望情绪,潜意识中自我超我、本我之间的种种心理矛盾冲突暴露出来,找出其致病的心理原因,通过疏导解释、暗示方法,使患者认识到其疾病的根源、疾病的性质,从而消除心理上的疙瘩,使心理疾病霍然痊愈;也可使患者领悟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性格上的缺陷,从而加以调整,改变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以提高他适应社会的能力;可以使他的抑郁、焦虑、情怒、恐惧、苦恼、悲伤等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和排除;使他的病理性感知觉、思维观念及行为消失,使他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协调统一,从而恢复正常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