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意识目标的追求

(2021-12-19 11:34:48)

既然目标能够自动激活,那么个体能否无意识地持续目标追求呢?已有硏究为此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无意识目标研究完成后,实殓者会简要介绍实验并要求被试回答一系列问题,以考察被试是否意识到实验期间追求了特定目标。结果发现,当实验者告诉被试他们已经无意识地追求了特定目标时,大多数被试都感到怀疑或惊讶,只有少数被试意识到了实验期间所追求的目标(Shah,2005)。沙特朗和巴奇的研究发现,“印象形成”启动组和“记忆”启动组的被试在报告是否尽力形成目标人物印象或记忆目标人物信息方面并无差异,并且几乎没有被试意识到自己在阅读目标人物行为时追求了特定目标( Chartrand和Bagh,196)。在美国机场进行的现场研究中,当实验者告诉被试回答有关朋友的问题使他们更愿意参加后续研究时,大部分人都不相信。巴奇的另一项实验为目标的无意识操作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证据

实验者对一部分被试启动“与协商对方合作”的目标,而明确告诉另一部分被试与对方合作,以比较目标的无意识追求和有意识追求。研究发现,被明确告知要合作的被试比没有被告知的被试表现出更多的合作行为。同样,目标启动组的被试也比无目标启动组的被试表现出更多的合作行为。实验完成后,实验者要求所有被试对自己的“合作”程度评分,并把每个被试的评分和他人观察到的实际合作行为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明确告知合作组被试的自我报告的确反映了其实际行为。他们的自我报告和实际行为相关很高,那些报告自己尽力合作的被试实际上也表现出了更多的合作行为。但是,目标启动组被试所报告的合作程度与实际合作行为不相关。即便人们成功追求了启动目标,人们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目标追求行为。重要他人对无意识目标追求的影响目标蔓延理论认为,个体会无意识地采纳从他人行为中推断出的目标。观他人的目标导向行的行为也开始服务于同样的目标,并具备目标导向的性质,即行为受到为就可以激相应的目标心理表征,目标追求表现出时间上的持久性,当情境与目标吻合时个体更欣然圳使个体。但是,如果他人的目标追求复影被社会所认可的,被试就会对这些目标自动免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