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人本主义学派疾病观
(2021-11-06 15:11:00)
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都从人的内部来探索变态心理的根源,使对心理疾病的研究从外部过程转移到来访者的内在世界。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的治疗理论,假定人天生就有追求完满生活和自我实现的能力,认为心理疾病的出现源于人们无法追求自己的理想,无法表现真实的“自我”,以至于必须尽力地顺从他人的期待。人本主义学派延续了精神分析关于“自我”问题的研究,更多从人性的角度对心理问题及心理治疗进行解读。根据罗杰斯的自我理论,自我失调是心理问题的本质。自我失调是指意识中的自我和实际经验不一致而产生的不协调状态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价值条件的作用。罗杰斯认为,自我失调容易使个体产生焦虑,处于防御状态。以人为中心疗法认为心理问题的本质是真实自我的压抑。
罗杰斯认为,人是积极主动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指导的。当出现适应问题时,人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恢复和谐。他主张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来访者自己。在罗杰斯看来,心理治疗的宗旨就是把不协调的自我转变为协调的自我。他认为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治疗过程的气氛。罗杰斯相信,只要来访者受到咨询师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和鼓励,发挥出自我实现的潜能,就完全有能力作出理性的选择和行为。
存在心理学认为,影响人心理的健康发展,除了生物、社会文化因素之外,还有精神因素。存在主义者认为,心理疾病源于未能完整和真实地生活而产生的一种非存在感。弗兰克尔认为,独立地发现生活的意义,作出正确的选择,发挥自己的潜能,乃是心理健康的前提,而出现人格异常或心理问题主要源于追求意义的意志受阻。很多患者并不是由于力比多无法宣泄而致病,而是由于他们不能了解生命的意义和目的,由此产生了极度的焦虑和苦恼。在弗兰克尔看来,对患者提供最有效的帮助就是启发他们去发现生命的意义。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