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恐惧性焦虑障碍
(2021-11-04 12:06:48)【病因及发病机制】
由遗传及先天素质、后天社会生活经验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恐惧性焦虑障碍儿童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率是正常对照组一级亲属患病率的3到6倍,单卵双生子同病率高于双卵双生子。患者存在性格胆怯、内向、脆弱等先天素质特征。儿童遭受动物攻击、经历地震灾害、听恐怖故事、看恐怖书籍或影视节目等事件与发病有关。
1.过分恐惧患者恐惧自然环境中的蜘蛛、猫等昆虫或动物,雷电等自然现象,黑暗、高处等特殊场景以及血液、受伤、注射等事件。实际上这些事物和情境并不具有危险性,或者虽有定危险性但患者所表现的恐惧程度大大超过了实际危险程度,或者超过了心理发育水平相当儿童的恐惧程度。当患者面对恐惧对象时出现大声哭闹,发脾气,惊呆或全身发抖等极度恐惧的表现,并可伴有心跳加速、面色煞白、出汗、小便失禁等自主
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和体征。
2.回避行为患者竭力回避或逃离这些事物和情境。例如,不敢去登山,害怕乘坐电梯、不敢去医院看病,晚上不能熄灯睡觉。由于患者的极度恐惧与回避行为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学习和社交活动。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1)患者对日常生活中的一般客观事物和情境产生过分的恐惧情绪,并出现回避、退缩行为。
(2)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等社会功能,患者为此也感到痛苦。
(3)病程持续四周以上。
(4)排除广泛性焦虑障碍
(5)症状不是情感障碍、品行障碍、人格障碍、广泛发育障碍、精神病性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等其他精神障碍的部分临床表现。
2.鉴别诊断
(1)惊恐障碍:儿童惊恐障碍发作时出现突然极度恐惧、心悸、气促等症状。但是,惊恐发作之初患者没有回避行为,只有多次发作以后部分患者认为惊恐发作与某种情境有一定联系,才有意回避这种情境。并且,患者在其他场合也会出现惊恐发作。
(2)强迫障碍:某些患者若担心被细菌感染等症状,则可能有意回避乘坐公交汽车,在乘车时有强烈的焦虑、恐惧情绪。但是,强迫障碍患者的焦虑情绪来源于主观体验,是自我有意强迫和反强迫的矛盾所致;恐惧性焦虑障碍患者的恐惧来源于客观现实,脱离恐惧对象后焦虑情绪随即消失
(3)精神分裂症: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表现出害怕、恐惧某种特定情境或事物。但这些患者有确切精神病性症状,恐惧的对象往往与幻觉、妄想的内容相关,随精神病性症状缓解恐惧情绪也随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