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畏惧症的新近理论

(2021-08-07 21:44:07)

近年来制约理论历经了一些概念上的转变(见 Dickson,1980; Mackintosh,1983; Rescorla,1980)。古典制约被视为在核心过程中的首要概念。先前的中性或制约刺激(CS)的表征与相关的反射作用同时被激化了,先前的中性刺激便诱出制约反应(CR),古典制约因此被认为是简单的、客观定义的反射过程。新近的研究挑战这样的论点,并提供古典制约一个更完整的图像。两个重要的发现挑战了简单古典制约的评述。与连续的刺激间相比较,可以假设CS与未制约刺激(US)是呈连续性的状态( Rescorla,1968),如此CS可以视作US发生前的讯号征兆。 Kamin(1968)解释认为一旦有机体学到CS是US的先前刺激,则对其他可以预测US出现的刺激便较不会去注意或连结学习。如果有机体像主动的讯息寻找者一样,会借着确认合理的连续关系以找出事件的可能发生原因,则制约可视为是问题解决的特定形式解决类似“何种原因引起了显著

事件?”的问题借着补充法,三种形成害怕的可能途径( Rachman,1991)在概念化上,可视为获得连结关系的信念的不同方法:第一,有机体经由直接的经验来获得连结关系的知识;第二,在替代性的获得上,有机体接受到害怕反应的模式,并学到刺激是可预测避免且刺激是令人害怕的;第三,同样的,语言的获得也可视为在传达连结关系。如此,由制约的认知观点( Rapee,1991a)推测,不同害怕的形成途径可能都是个体在获得害怕相关连结的信念上的特征。

随着认知观点的转换,畏惧症的模式也随之不同。有种观点在强调病因模式上采纳了恐慌及惧旷症的病因模式,恐慌发作可以视为惧旷症患者发展逃避性的主要诱发因素( Clum and Knowles,1991),恐慌发作本身可能是因为脆弱者错误地诱发警觉反应,如战逃反应( Barlow,1988; Andrews,1991; Franklin,1991)。高特质焦虑会使战逃反应的阈限值降低,许多其他因素,如压力或暴露于易诱发焦虑的刺激中,也都会使阈限值降低。如此看来,警觉反应有可能是由一般刺激所诱发。当刺激讯号是有真实危险时, Barlow(1988)称此警觉为真实的警觉(truearm),而当刺激没有真实危险,却出现危险的讯号时,称为假警报( false alarm)。特定畏惧症与惧旷症有些相似之处,如有些特定对象畏惧症是在假警报反应发生后开始发展。 Monjack(1984)发现有20%驾驶畏惧症( driving phobias)患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