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太原心理咨询师成向东
太原心理咨询师成向东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7,053
  • 关注人气:1,5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催眠的非状态理论

(2021-08-04 12:45:11)

     非状态理论家认为,催眠效果与当人们被一本好的小说或一部好的电影吸引时所体验的效果相似——我们中止对我们所见的现实的自然怀疑,进入到幻想的王国。一些研究显示,那些对催眠敏感的人有着生动的、有趣的想象。另外,催眠效果还与角色期待有关,相信催眠的人更容易被催眠。

       非状态理论家也指出缺乏证明催眠的大脑和非催眠的大脑之间存在不同的物理证据。的确,大脑活动的物理测量没有显示受催眠者和非催眠者之间的不同。一些研究者发现,在催眠状态中,脑电活动会有细微的变化,但是它们在控制实验中很难复制,对催眠的这些反应与处于深层放松和沉思状态的人的反应之间有多大的不同仍不是很清楚。

     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受催眠的人与处于清醒状态的人的举止是不同的。因此,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催眠是否是意识的一个变化的状态。冥想研究意识变化状态的心理学家也关注冥想及其对心智和身体的影响。冥想的目的是通过完全地关注思想过程来清除心智。最初,冥想出现在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地,它也是被称为瑜珈的印度教哲学体系的中心。瑜珈的目的是通过物理的和精神的联系,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中将自我与“神”相结合(瑜珈在梵文中的意思就是结合)。在20世纪60年代,冥想,尤其是借助超然冥想音乐进行的冥想在西方变得很流行。在依靠超然冥想音乐的冥想中,冥想主要是通过背诵咒语(一个词或不断重复的东西)来实现。

       同催眠一样,冥想是放松的一种方式。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可能没有比冥想更神奇和神秘的了。由美国医生安德鲁·纽贝格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当人冥想时,大脑活动有明显的改变。纽贝格扫描了人冥想中的大脑,发现在冥想过程中,表达身体“边界”的部分大脑不活跃,这与冥想者感觉到与世界“成一体”是一致的。冥想似乎也影响精神处理过程。例如,冥想者比没有冥想的人更能出色地完成典型的右半脑的任务(如记忆音乐),但他们在完成与左半脑相关的任务(如解决问题)时却表现得比较差研究者特别感兴趣的是瑜珈大师。他们中的一些人能通过冥想来控制身体过程(这些过程通常是不自觉的,例如心跳),很多人还能够忍受痛苦的经历而没有任何不适的反应。1970年,一位叫做拉玛纳德的瑜珈大师利用瑜珈术在一个封闭的金属盒中待了超过5个小时的时间。科学家认为,他在这个过程中仅使用了普通人所需氧气的一半来维持生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