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原心理咨询师社会畏惧症

(2021-07-25 16:30:01)
      共病性:人格疾患与物质滥用疾惠先前的章节已经提到焦虑与忧郁疾患的高共病性,其与脆弱性、神经症及控制所在和防卫类型的分数增加有关。本节中,我们将讨论疾患的共同发生性,其可能与异常的人格特质有独立的关联。人格疾患似乎是较独立且分离的情况,较不易受焦虑疾患症状的影响,即使是畏避性、边缘性、强迫一冲动等人格疾患。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的看法,有些文献不认为焦虑疾患中有较高人格疾患的盛行率,但有些文献认为恐慌与惧旷疾患中有较高边缘性人格的盛行率,而OCD中有较多的强迫性人格疾患,
    社会畏惧症中有较多畏避性人格以下我们将讨论许多议题。第一,需先处理、区分个体在第一轴的疾病急性症状的偏差行为。例如许多临床工作者将情绪控制不能的恐慌边缘症状,错认为B群( Cluster b)人格疾患的证据,而错误假设人格疾患与恐慌或惧旷症有相关连结,这是错误的,另外类似的情况,如慢性OCD也难以与人格特质清楚区分,不令人意外的,OCD常于青少年期初发而成为人格特质的一部分。另外因为畏避性人格疾患有较清楚的定义、特色,所以大部分此类疾患也符合社会畏惧疾患的诊断准则,当这些患者寻求治疗时,常以畏惧症显现其症状,而大多数接受社会畏惧疾患治疗的患者,也发现常与畏避性人格疾患共病,这也不令人意外。
第二,值得注意的是衡鉴人格疾患的方法。有些问卷只是具有表面效度,实际上区辨性并不佳,只有较长的晤谈方法如人格疾患检测,才较具稳定信度区辨人格疾患及并发的焦虑疾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