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不赞同或是被别人批判性注视的知觉。
2对不赞同或是被别人批判性注视的预期。
3感知到他人的批判(实际并不存在)并作出强烈反应的倾向
4.觉得不如别人有能力,不如别人强大—低自尊。
5.对适当社交行为持有严格死板的观念,不能随机应变地来处理困难。
6.消极的幻想、想象,会产生预期性焦虑。
7.高度警觉和害怕被他人评价或判断。
8.被别人观察的感觉。
9.对从情形中突然撤离是不被允许并可能引人注目的恐惧。
10.感觉被困在或限制在这样的情形里(即,社交封闭)。
11.夸大解释紧张和尴尬的感觉反馈。
12.觉察到社交情形中的身体感觉。
13.害怕“病了”或是失控(即,惊恐的身体信号)
14.不断增强的不适体验。
15.焦虑反应的不可预测性。可用的先前的幻想与这天的心情似乎是重要决定因素。Nichols提出社交焦虑的影响范围与其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他提出,把青少年晚期当做一个可能的发展起点。最后,他还说,在社交焦虑症的发展过程中个人的个性品质和与之联系的认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羞耻和“社会形象讨论社交焦虑症时,羞耻体验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因为有社交焦虑的人在很多情况下都害怕被羞辱。羞耻是一种情感,它与一个人在被关注或是自以为被关注时对自己公众形象的观念有关。他对自己社会形象的观点可能是准确的,也有可能不准确,但是如果他认为自己的形象已经被丑化,而且他也很看重观察者的观点那么他就可能会感到羞耻。值得注意的是,被人认为软弱、低人一等或笨拙的可能性许与实际上被人以这些词语谈论一样令他感到遭受威胁。也就说,别人是怎么看他的,是导致羞耻的一个重要成分不管他们是否曾表达过这些观点。引起羞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暴露于一人或多人的注视之下。如果一个人违反特定社会规范、期望或要求,特别是在得体的行为举止的有关方面,而且他意识到这些行为已经被人关注,这种羞耻情绪就会被激发。他“不正常”的行为举止会被评判(他自己假设的)为是软弱、低劣、笨拙、性格缺陷或不成熟的表现。对不守规矩者的公众约東就是采用使人觉得低人一等、被蔑视、不成熟的形式来进行的。实际的社交结果可能包括公然的轻视或公开表达不赞同,从轻微的嘲笑到公开奚落。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一个人成功隐瞒了自己“不合常规”的行为或者是私下参与了不光彩的活动,他就不会感到羞耻感到羞耻的人会认为,自己在对抗他被贬低的公众形象时比较无助。他认为他容易遭到痛苦的群体报复,诸如公开的羞辱或是奚落,而且没有能力避开这些攻击。社会观点是绝对的、最终的,而且是不可挽回的。试着去改变或是对这种群体意见进行上诉是没有用的,而且他必须得同意这一点:群体成员有以他取乐的权力。所有的抗议只会让他们更加享受他的难堪。一个人通过诸如“我当众出丑了”的声明来承认自己的“荒谬”行为,并且低下头或试图躲起来逃避他们的凝视。在他心里,羞耻的解药就是从受责备的情形中消失。有人可能会说,例如,“我想要消失”或者“我想沉静在木工活里”。相反,焦虑通常伴随着逃走的意图或消极的不动。
公共关系管理着公众评估的流通成,例如,赞赏或是贬低。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会强调表面价值(这个群体独有的)—恰当的外表、表现顺利、得体的行为举止和衣着成熟—并给予公众奖赏(赞赏、尊重、特权)。一个违反群体规则的人则可能受到鄙视、奚落、孤立的“惩罚”。我们应该强调的是,如果这个群体成员的
观点与他不相关或不重要,他就不会觉得羞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