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先生是个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上真是与我不谋而合,只不过,前面也说过了,我们儒家是群体主义,即集体主义者,而不是个人主义者。但是,我也说了,我并非完全彻底地反对个人主义,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个人主义重视人的独立性、个性和个体的优秀性,在一定场合下是对的。但是,从整体上看,正如荀子所说:“人能群”
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这表明,人的本性是群体性、社会性。任何人,离开了群体和社会,是无法生存的。印度曾出现的狼孩,不是很能说明问题吗?那个小女孩从小生活在狼群里,由于长期脱离人类社会,后来被人人格、人性与人文精神发现时,已不具人性,而且至死没有被训练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关于集体主义,我前面已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个群己关系问题。过去有的国人往往只从一方面理解我的意思,而忘掉了我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是:不要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你只承认自己喜欢的那一元,就是个人主义,而且是消极意义上的个人主义。就拿日常生活上的为人处世来说,比如你爱好什么,也要别人爱好什么,行吗?听说“文革”期间,有人认为应该按一个标准来制作清一色的男女服装,于是满街穿着真是一元化———青蓝二色、样式一律。假若偶然发现一位爱美女性披长发、穿高跟鞋,再加上“小裤脚”,那么,其命运一定是:长发被人剪掉、高跟被人去掉、小裤脚被人撕破。今天的人看来觉得荒唐可笑,但这却是历史上的一个事实。实际上,集体的人不喜欢一身只着青蓝二色、千万人服饰一律。从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衣着强调多样性就可看出这一点。
在这小小的一件事上,就可看出,一个人自己喜欢的东西,硬要别人也喜欢,从而强加在群体身上,这就违反了群体主义、集体主义的原则。多元性是集体的一个本性。没有集体,哪来多元?世界上的事物是丰富多彩的,用贫乏单一来取缔丰富多彩就违背了集体主义的原则。中国在国际上反对霸权主义。其实,这个霸权主义,在根本上就是违背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特别是违背了不要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强加在别人头上的原则。前面说过了,世界的一个特性是多元性,霸权主义者们硬想用他那霸权的一元论来改变这个世界。十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对话当然,自由、民主、人权是世界发展的潮流,但这种潮流在不同条件的国家中有其具体情况,情况是多元的,你实行“三权分立”,非要任何国家也实行“三权分立”,你那样理解“人权”,非要任何国家对“人权”的理解跟你完全一样。一句话,你喜欢什么,也要别国、别人都喜欢什么,更为甚者,如果不合意,就强行发动战争,侵犯别国的主权。这种做法行吗?
这种做法造成的灾难大家都看得很清楚。我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另一层意思———
不要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强加于别人,特别是不要强加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民头上,要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从全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是集体主义思想的核心和实质。由于时间关系,我对集体主义的内容不可能全面展开,这内容可丰富啦。集体主义思想是一个伟大的思想,过去人们对它的理解有相当的片面性,并将此片面性的理解付诸实践,损害了集体主义的名誉。在时间隧道的哲人大厅中,我无时不关心祖国的前途,要知道,我们儒家是一个爱国忧民的群体。岳飞、文天祥、范仲淹、林则徐等一系列爱国英雄和志士仁人无不是我们儒家思想造就的典范。我欣喜地看到,当今中国,乃至当今世界,对儒家思想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在此我特别感到欣慰的是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已被“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写进《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和《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之中,成为中国社会成员的基本行为准则。当然,集体主义的内涵极其丰富,以往对集体主义的理解多有错误和片面之处,这些都值得探讨、再探讨;研究、再研究。
人格、人性与人文精神亚当·斯密:我生于1723年,死于1790年,本来没有资格进入哲人大厅综合演播厅,因为我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而不是哲人。但哲人大厅的管家时先生非要我上台讲几句关于经济个人主义不可。我只好说几句。所谓经济个人主义,就是在市场经济中形成的个人主义。通过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们的吆吼,人的个体解放思想在工业革命中亚当·斯密得到实现。封建束缚下的人身依附得到了自由,农民变成可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工人,而资本家则变成了可以自由雇用工人的老板,大家都是通过个人努力并服务于他人,从而使经济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社会效益。经济个人主义鼓励个人自由竞争,鼓励个人的谋利动机和行为,解放和激发个人的潜能,使个人工作的努力程度和他应得的报酬联系起来,使个人才干得到有效发挥,从而使整个社会不断进步。但是,在经济个人主义指导下,资本主义社会在发展中遇到了尖锐的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主张以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办法来解决矛盾。他的学说是非常伟大的,一方面在我去世后的20世纪,产生了一系列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由于是人类最新的国家类型,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到一些挫折,走一些弯路。由于挫折太大等诸多原因,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终于解体,东欧的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也随之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历史存在的十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对话灭亡,恰恰是社会主义的中国,改革开放后吸取了苏东亡国和“文革”错误的历史教训,使社会主义的试验走向了新的成功。另一方面,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深刻地揭露了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阶级的实质,他引导工人团结起来,为生存和自由、幸福而斗争,在先进思想家们的引导下,就迫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许多方面进行了缓和阶级矛盾的追求。其中,从经济个人主义、伦理个人主义、政治个人主义等旧个人主义转向新个人主义就是这种追求在伦理思想方面的发展运动轨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