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忍受痛苦,为所当为森田疗法认为改变神经质症状,一方面要对症状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另一方面要随着本来就有的生的欲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通常症状不会即刻消失,在症状仍存在的情况下,尽管痛苦也要接受。把注意力尽量投向自己生活中有确定意义并能够见成效的事情。努力做应做之事,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动上,任凭症状起伏,这有助于打破精神交互作用,逐步建立起从症状中解脱出来的信心。
2.面对现实,陶冶性格高良武久指出:“人的行动一般会影响其性格,不可否认,一定的性格又会指导做出一定的事情。但仅仅看到这一方面,则是一个片面性的认识。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的行动会造就我们的性格这一客观现实。正是这一点才是神经质性格得以陶冶的根本理由。”神经质症患者的精神冲突,往往停留在患者的主观世界之中。他们对引起自己恐惧不安的事物想了又想,斗了又斗。但在实际生活中,对引起其痛苦的事物却采取了一种逃避或敷衍的态度。例如,因怕自己脸红而产生对人恐怖的患者一方面拼命想抑制自己的脸红;另一方面却总想避开众人。事实上,单凭个人主观意志的努力是无法摆脱神经质症带来的苦恼的,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会使思维变得更加实际和深刻。实际行动才是提高对现实生活适应能力的最直接的催化剂。对此,高良武久举例说要学会游泳,不跳入水中就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即使完全不会游泳,跳入水中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然后再逐步学习必要的技术。与此道理相同,神经质症患者无论怎样痛苦也可以做到忍受痛苦投入到实际生活之中。如果自己做不到这一点,就在别人指导下做到,这样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自信的体验。因此,要想见人不再感到恐惧,只有坚持与人接触,在实际接触中采用顺应自然的态度,使恐惧心下降,而逐步获得自信。许多患者固执地认为自己不能投入到实际生活中或做不了某些事情,实际上是他们没有去做或不肯去做。更进一步,他们常常认为只有先除掉症状,才能做好要做的事情,为此他们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因为不做事情或少做事情减少了自己实践与适应实际生活的机会,而且会使精神能量更集中指向内部,注意自己的症状,反而会使疑病素质进一步发展。前面已经谈到,“为所当为”治疗有助于使症状得到改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实际活动中将精神能量引向外部世界。这是因为要做事情,就要将注意由主观世界移向外部,就要注意所做的事情,这就减少了指向自己心身内部的精神能量。而与外部世界的实际接触又可有助于患者认识自身症状的主观虚构性。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使内向型性格产生某种改变的过程。
前一篇:心理测试:你是否有自卑倾向
后一篇:认知行为疗法旨在抗击完美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