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利用认知失调改变不良行为

(2021-02-26 22:58:25)
      尽管人们常常意识到健康宣传的意义,但真正涉及自身健康行为的时候,就会有很多障碍产生。例如要人们使用避孕套,大多数人都知道艾滋病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如果使用避孕套就能够预防,但是仍然只有很少的人会使用。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很多人认为使用避孕套会有诸多不便,并且也不浪漫。当他们进行性行为时,也不愿意去想自己会患上疾病。在这里,人们觉得即使艾滋病确实存在,也不相信自己是在冒险。如何才能改变这种“致命的”心态呢?
     社会心理学中有关认知失调的理论告诉我们,当你希望人们改变行为时,首先要使对方了解做这样的改变,将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好处—即这样做会使他们觉得对自己有利,并且能维护其自尊。 Elliot、 Aronson及其同事们,就尝试运用认知失调理论,促使人们做出更健康的行为,其中就包括使用避孕套。
在一项实验中, Aronson等人要求一些大学生在摄影机前,针对艾滋病的危险性以及倡导使用避孕套发表演说,并告诉他们这些录影带会播放给高中学生看。 Aronson想知道做这样的演说,是否能使这些学生改变自己的行为,更愿意使用避孕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些学生意识到,他们对高中生倡导必须使用避孕套,而自己却没有做到时,会认为自己是伪善的。由于没有人愿意让自己成为伪善者,这些被试就需要采取措施,找回他们受损的自尊,而最好的措施就是按照自己所倡导的方式去做。这也正是 Aronson和他的同事们所发现的:经历上述情境的大学生表示未来更愿意使用避孕套,并且当有购买机会时,也会比那些没有经历上述情境的人购买更多的避孕套。这个结果同时说明,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最好的方式是改变他们对行为与社会情境的全释方式,而利用认知失调可以做到这一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