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心理的研究方法

(2021-01-17 22:26:12)
      老年,是一个要失去许多事情的生命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必然会面临着许多使老年人产生心理变异的生活事件。一般情况下,60岁左右退休,此时,生理功能减退,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以及所肩负的责任,都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老年人逐渐从积极的活动者变为被动的旁观者,由“主角”逐渐变为 “配角”。这种角色的变化导致他们从对外部世界的注意转向对内心世界的关心。
        据观察,老年人的心理变异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享受型。这种心态的老人,仿佛看破红尘,不愿再为他人贡献什么。只要眼前能够得到的,都尽量去享受,去占有。
第二,贪婪型。这种心态的老人,处于无止境的贪得无厌状态,什么东西都要私积一点。而实质上有时并不明白私积的动因,总觉得贪婪可以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而且积得多,用得少。
第三,虚无型。这种心态的老人,与世无争,得过且过。即使对金钱、财产、子女和儿孙也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冷眼旁观,听天由命。
第四,保重型。这种心态的老人占大多数。自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便千方百计地保重身体,以求延年益寿。第五,操心型。这种心态的老人,既操心眼前,又操心未来;既操心国事,又操心家事;一生操劳,直至瞑目。
第六,绝望型。这种心态的老人,一切希望破灭,一切欲望消失,一切追求落空。感叹人生无常,感叹前景暗淡,感叹万事皆空。
第七,发奋型。这种心态的老人,多出现于知识界。他们感到上帝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于是争分夺秒地发奋著书立说和参与一切有益于公共事业的活动。这种老人视时间如生命,生怕事业未成,更不愿意社会和人们将他遗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