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形成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客观原因及调适

(2021-01-16 16:41:56)
       造成代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与父母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在思想观念上,父母们一般比较保守、重传统;而学生们却比较开放、讲时髦。在思维方式上,父母们习惯于纵向比较,总喜欢说“我过去怎么样”、“以前如何”;而学生们却善于横向比较,他们总是把中国与外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比,将自己与别人比,并且在盲目攀比中产生失落感。

      在生活方式上,父母们一般比较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重视金钱的实用价值;而学生们却喜欢追求享受,花钱大脚大手,开支往往缺乏计划和节约。在行为方式上,父母们比较尊重风俗习惯,不愿标新立异,处世谨慎、冷静,有点摆老资格,爱教训人;而学生们却喜欢创新、冒险、敢作敢为,喜欢独立行动,爱表现自己的个性,对社会舆论顾虑少,对行为后果估计不够。以上差异常常形成代际冲突,影响亲子之间的感情和谐,严重的甚至造成亲子之间的尖锐矛盾,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要消除与父母之间的代沟,首先必须正视与父母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由于与父母在年龄、阅历、职业、环境之间的不同,难免在价值观、世界观的存在差异,要客观承认这种差异,要学会包容,因为他们几十年所形成的观念意识,不是我们的行为能改变的。如果父母经过了几十年的雨雪风霜、时代变迁,还跟我们有着一样的观念和认识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与父母的交往中,尽量地表现出一种对习俗,对传统的尊重,克服自己浮躁、不务实的表现,加强对个体责任感的意识,对问题的考虑注重内心的体验,严肃的思考和理性的选择,这样才能自然与父母之间营造一种真诚的互助的气氛。 要消除与父母之间的代沟,作为晚辈要主动与父母之间多沟通。代沟是客观存在的,但它的存在,决不影响亲情的存在,虽然父母与我们之间有观念上和认识上的差异,但它并不妨碍父子、母女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和爱。

 2.师生关系或者同学关系紧张及调适 师生关系紧张,主要表现为与年级老师、政治辅导员,或者任课教师之间的冲突。同学关系紧张,更多地表现为同寝室、同班同学之间的冲突。例如,同学之间生活习惯的差异,家庭条件的差异,兴趣和爱好的差异等,都可能成为“摩擦”的原因。 学生在校读书几年,难免与老师的关系产生冲突对老师产生的看法通常有两种错误的倾向。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老师针对自己而定的,一概不服,顶着干。

由于学生的角色地位导致他们易产生怯懦、被动的心理特点,对老师有一种不可言状的敬畏感、疏远感。因此,克服交往中与老师之间的矛盾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认识到服从而不是盲从。学生作为下 级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要尽量完成,要服从老师的安排。但服从绝不是盲从,不是机械的服从,而应该是目标一致,彼此共同负责达到一定的预期目标;第二,尊重而不庸俗,老师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困难也有忧虑,同样需要尊重理解,尊重不是阿谀奉承,投其所好,卑躬屈膝,而是学生应具有的交往素养,对老师要采取尊重和体谅的态度,当有关自己的问题一时得不到解决时,万不可妄加非议,恶意中伤等 。 同学们之间同在一个教室学习,同在一个寝室生活,来自于五湖四海,年龄不一,经历不一,性格各异,这种空间距离的临近,难免不产生冲突和矛盾,但我们每个同学交往时,要从良好的交往愿望出发,彼此相互理解、宽容,只有这样才能友好地与同学相处。

3.与异性交往的障碍及调适 主要表现为异性交往恐惧症和冷漠症,对异性的过分神秘感,不能正确区分和处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等。从年龄阶段看,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他们与异性的交往应该是顺其自然的。如果学生害怕与异性交往,甚至与异性说话就要脸红心跳、内心惊慌、语无伦次、冒虚汗,或者表现出对异性的极端冷漠、毫无兴趣等,则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然而,如果对异性过分神秘,整天想入非非,做白日梦,患单相思,久而久之,也容易出现心理疾病,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在学生中,还有一些人不能区分爱情与友谊的关系,误把友谊当爱情,产生不必要的烦恼和尴尬的人际关系,甚至引起感情上的冲动和心理上的不安。 要消除与异性交往的障碍,首先,要学会与异性坦率地交往。异性与同性交往相比,确实存在一些差别。同性之间交朋友,说话做事比较方便,更容易接近和产生共同语言,因此对一个人的脾气、爱好、性格容易摸得比较透。而异性间的交往就显得困难一些,且不说传统观念和世俗习惯的束缚,单是由于生理差异所带来的心理上的障碍、性情上的不一致,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但只要是真诚的,彼此尊重的,那就是正常的。当代学生应注意培养自己的现代意识,破除旧观念,旧习俗的影响。如果能以坦率的心境与异性交往,就会发现与你交往的异性大都是不带有感情色彩的正常交往。 其次,要学会理智地交往,异性交往可以长期保持同事、朋友间的友谊,也可通过交往相知相爱,成为终身伴侣。所以异性间的交往要特别注意友谊与爱情的界限。我们知道,爱情在本质上有排他性和“私密性”,而友谊则具有亲和性和开放性。在与异性交往时,不能混淆友谊与爱情这个界限,也就是说异性交往有个度的问题。

 4.恋爱矛盾及调适 恋爱中的矛盾包括恋爱过程中的心理冲突,失恋所引起的挫折和痛苦等。在学生中,恋爱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学生的感情问题历来是关注的热点,而因为感情挫折引起的心理障碍一直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有的学生没有正确的恋爱观,把爱情当儿戏,脚踩几只船,搞多角恋爱,其结果往往是以甜蜜开始、以痛苦告终,害人又害己,甚至引发情杀、伤害,或者导致精神失常。在我们的心理咨询实践中发现,因为失恋或者恋爱冲突引起的心理障碍最为常见。在学校里因为失恋而导致心理紊乱、精神失常被迫休学或退学的学生屡见不鲜。 要避免产生以上障碍,要学会懂得珍惜爱情,学会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健康的恋爱是以互敬互爱,互信为前提的。爱着对方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自己,失去了自我。在双方都应当负责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自己,失去了自我。 尊重自己,尊重别人,不仅在爱情的开始和爱情的过程中是必须的、重要的,尤其是当爱情受到挫折以至爱情遭到破裂的时候,更需要这种对自己和别人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会面对情感的挫折,才会再去做一次选择,潇洒地找到自己情感真正的停泊地。同时也不必憎恨对方,应把这份感情珍藏起来,看作人生的一份财富。不必自卑,更不必气馁,应不懈地寻觅与追求,使自己成熟并得到一份真爱。

5.环境障碍及调适 环境障碍,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每个人的生活空间是广阔的、开放性的。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生活的空间将越来越广阔开放。这对于那些适应能力较差的人来说,就会产生环境障碍。如有的人在国内人际交往正常,一到了国外就缩手缩脚,判若两人;有的人在自己家里高谈阔论,能言善辩,但一到别人家里或在公共场合就噤若寒蝉。的确,人多的场合或人少的场合,有熟人或没熟人在,在城市或乡村,在郑重场合或中娱乐场所,在国内或国外等等不同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会影响人际交往。这些环境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回避,不可改变,但人的适应能力却可以提高,也就是说环境障碍是可以克服的。克服环境障碍的主要办法是实践锻炼,有意识地在不同的环境中锻炼自己,通过多次反复尝试,就会一次比一次好,一次比一次练达,能够适应各种环境。

6.文化障碍及调适 人的文化程度不相同,都可能成为人际交往中的障碍,即所谓文化障碍,文化障碍表现是多方面的,如文盲和非文盲、文化程度高和文化程度低,前者和后者在交往中有时会感到共同语言少,形成文化障碍;同时,在文化水平相同的人当中,由于知识的构成和积累不同也会形成文化障碍,此外,由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也会造成的一些习俗、观念的差异,也是文化障碍的一种表现。所有这些,双方在交往时内心就可以产生微妙的优越感或自卑感。但交往的双方要能面对现实,正确评价自己,正确表现自己。 文化程度低的人在与文化程度高的人交往中,往往有自卑感。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其危害不仅在于影响人际关系,而且会影响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文化程度高的人就不该在他们面前表现出优越感,而要善于与有自卑感的人相处,用自己谦虚来满足他的自尊和需要。要格外注意征求他们的意见,当有争执的时候,不要说可能伤害对方的话,更不应触动对方的“心理禁区”。既然知道对方有自卑感,渴求尊重就应因势利导,给对方克服自卑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7.职业、职位障碍及调适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本来职位和职业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因职业收入和生活水平不同所带来对职位、职业的褒贬,从而形成一种人际交往中的职位、职业障碍。 职位障碍通常存在于上下级之间、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矛盾的主要一方,即所谓障碍源,主要来自前者,前者自认为地位高、权力大或财力雄厚,与别人平起平坐会失去身份失去权威;后者却认为“确实不如人”,“不敢和人家比”,产生畏惧权势的心理。于是在交往中,前者喜欢发号施令、趾高气扬;后者毕恭毕敬,诚惶诚恐,害怕对方的权势会影响自己的命运前途。两者之间的“自我感觉”距离拉大,便形成职位障碍。职业虽然本来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但由于实际生活中人们对各种职业的主人有不同,反映出不同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不同地位。于是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在相互交往中,自然也就形成了职业障碍。 克服职位、职业障碍,有赖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观念的更新。

      这时想着重谈一谈克服职位障碍的认识问题。如前所述,职位高的一方是障碍源,在交往中,切忌把自己放在支配的地位,把别人变成从属的地位,把双方的交往变为单向的人际关系。须知人们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相互尊敬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是双向的。所以,职位高的一方,要平等待人,这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环境对于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是相当有益的。职位低的一方,是被领导者,而青年人刚刚参加工作,多数仍处于被领导的地位。青年人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如果有谁与自己的领导相处不好,那是件令人烦恼的事,不少青年朋友在谈到与领导不合时,往往把责任归于领导一方,这也是值得注意的。既然人际关系交往是双向的,青年人应审视自己,同领导交往是人际交往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工作关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年龄上可以是长者与晚辈的关系。所以在与领导交往中,要尊重领导,注意搞好上下级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