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腊神话之中,有一名美少年叫作纳西瑟斯。某日,口干舌燥的他来到森林深处,发现一潭清冽之泉。当他弯下身探近水面时,发现水精灵也正探出美丽的面庞,仿佛注视着他因此纳西瑟斯情不自禁地爱上了泉水里的美丽精灵。事实上,那只是他自己在水中的影子,但纳西瑟斯却不知道自己一直深深爱着的水精灵其实就是自己的倒影。他整日在水边流连,最后终于溺死水畔。不久,泉水边开出一朵清雅的花儿,这就是纳西瑟斯的化
身—水仙。莎士比亚在这里明确地阐明了一个心理学概念—自恋。文章中的纳西瑟斯是一个典型的自恋狂。由于缺乏安全感,他贬低身边所有的人以突显自己,结果完全没有人喜欢他,而这就进步加深了他的不安全感,使他更不快乐了。他从自己的身边找不到快乐,也无法与他人正常相处,这种情形给他带来了不少困惑,最终限制了他的思想和情感。
在极端自恋者心中,他只把自己当作人,而其他人都是“物”。他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和利益,对其他人或其他生物严重缺乏同情心,“感同身受”对他们来讲是非常陌生的,这使得他可以毫不犹豫地去伤害其他人或其他生物。
战会极大地冲击甚至颠覆这种幻觉,这让极端自恋者产生恐惧,所以不惜以杀人的方式去阻止这种冲击与颠覆的发生。既然极端自恋者把自己当作完美的,那么在他们的观念里,一切责任只能是由别人来负,而自己没有丝毫不是。所以,一旦遭遇到重大挫折,极端自恋者必然会为自己的挫折寻找责任人和替罪羊。亲密关系中的挫折是极端自恋者最在乎的,而恋人、配偶或情敌无疑是他们最容易找到的责任人和替罪羊。不过,因为特别在乎亲密关系,极端自恋者则更倾向于先去寻找其他的替罪羊,譬如情敌。莎士比亚在其喜剧《第十二夜》中为人们提供了最好治疗自恋的药方,那便是慷慨、坦荡的品质和开朗的个性。莎土比亚用他反复提及的慷慨、仁慈和无私的主题来提醒我们:当对自己的关心不再处于优先的地位,生活的烦恼就会离我们而去,高山会变成平地,河川也会改变河道。只有用慷慨、坦荡、开朗这些积极因素来平衡心理上的过分自恋,自恋者才有可能摆脱心理失衡的状态,从而改变自恋的心态,能够尊重与关注他人,与他人正常交往。
前一篇: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治疗
后一篇:潜意识具有预测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