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太原心理咨询师成向东
太原心理咨询师成向东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2,527
  • 关注人气:1,5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际沟通的五种态度

(2020-11-19 17:13:14)
        每个人在沟通过程中,由于信任的程度等不同,所采取的态度也不一样。在沟通过程中,根据果敢性和合作性的不同,分为以下五种不同的态度
(一)强迫性态度强迫性态度,果敢性非常强,却缺乏合作精神。父母对小孩子、上级对下级常常采用这种强迫性的态度。这种权力威慑之下达成的所谓协议,就像旧中国被迫签订合约一样,都是非自愿的。接受者心里充满了怨言和反感,这种沟通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回避性态度在沟通中既不果断地下决定,也不主动去合作,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回避性态度。接受者总是回避着发送者,不愿意与发送者沟通,不愿意下决定。虽然没有强烈的反抗,但这种消极反对同样无法进行正常沟通,所以得不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三)迁就性态度具有迁就态度的接受者虽然果敢性非常弱,但是却能与人合作。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一方有权力、而另一方没有权力的情况下,通常下级对上级往往采取一种迁就态度。这种沟通其实就失去了意义,因为得不到正确的反馈。
(四)折衷性态度折衷性态度果敢性是有—些,合作性也有一些,但表现得中庸。实际上是想对两种观点都迁就,是一种变相的迁就态度。这样的沟通态度很难取得别人信任。
(五)合作性态度在沟通过程中,既要有一定的果敢性又勇于承担责任、下决定,同时又要有合作性,这样的态度才是有效的沟通态度,才能产生共同的协议。
      沟通的五种态度合作性态度的具体表象:
(1)双方都能够毫无保留地说明自己所担心的问题和所遇到的困难,这是一种主动承担责任的、积极合作的表现。
(2)双方都积极地设法解决存在的问题,而不是推卸责任。
(3)双方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共同研究不是一方告诉另一方,而是双方共同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4)双方在沟通的过程中,“对事不对人”,也就是谈论行为而不谈论个性。(5)双方最后达成双赢的协议是考虑到双方利益的协议。实际上,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想达到合作性态度是有一定困难的,只有清楚合作性态度的具体表象,努力把双方的态度问题解决了,沟通才有可能有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