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强迫障碍?
(2020-10-21 12:03:07)
强迫障碍,或称为强迫症,是一类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观念为特征的心理障碍。所谓强迫思维是一些持续地重复出现在脑子里的观念、思想、冲动或想象,个体体验到这些观念、思想、冲动或想象是闯入性的和不适当的,而且伴有明显的焦虑或痛苦。
虽然个体体验到强迫思维是闯入性的,但通常知道这类思维是自己心灵的产物,不是外来的,因此,不同于精神分裂症的强制性思维和思维插入。所谓强迫行为是个体为了减轻或缓解由强迫思维引起的焦虑而进行的动作或行为。很多强迫行为都是由特殊的强迫思维引起,例如,反复洗手与脏或被污染的强迫思维有关,怀疑刚做过的事没有做好或不放心所引起核查行为,有亵渎神灵的强迫思维可以引起默默地反复祈祷。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常常耗费大量时间,明显影响个体的工作和生活。
重复性是强迫症状的一个特点。强迫思维一旦出现,便顽固地纠缠着个体,虽然个体知道这样想不适当和没有意义,但不能控制和摆脱,因此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强迫行为也具有重复性,按一定的程序反复进行,因此又称为仪式行为。然而,“重复性”
不是强迫症状的主要特点,不为强迫障碍所特有,而个体对症状的主观强迫感才是强迫症状的特点,为强迫障碍所特有。这一特点是与非强迫思维区别的主要根据。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重复言语和重复行为以及刻板言语和刻板行为是重复的,但患者对它们无主观强迫感,因此不属于强迫症状。抑郁障碍患者的反复沉思,因为无主观强迫感,也不属于强迫症状,而称为思维反刍或沉思。此外,正常人也可以出现重复思维(如反复思考一个问题),而重复行为尤其常见,甚至人的很多行为,包括工作(如操作工人)和娱乐(如跳舞)都是重复进行的,这些都是有目的的,没有强迫感,都不属于强迫症状。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