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独立性
在儿童阶段,自我评价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成人的评价标准。进入青春期后,少年的自我评价对于成人的依附性减弱,他们不再一味地相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显著提升,表现为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有主见。另外,少年会非常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有时甚至会因为重视同龄人的评价而忽视成人的意见
(2)抽象性
抽象性是相对于具体性而言的。儿童的自我评价有很强的具体性,他们总是从外部表现和具体的行为结果来评价自己。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比较具体琐碎,就事论事地进行评价。少年往往可以从内部动机来剖析自己的行为,自我评价比儿童更加概括和深化,能够从一些具体的行为中抽象出自我的特点。
(3)全面性
儿童一般是依据成人的标准来评价自己,而少年往往可以依据一定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行为准则来评价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我评价更加全面和深刻。在此基础上,少年有时可以做出一些对自己的批判性的评价。因此,他们自我批评的意识开始发展,但由于少年自我意识的膨胀,自我批评还不够自觉和深入,自我批评的成熟发展还要等到青年时期
(4)稳定性
儿童自我评价的稳定性是较差的,这与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有关;少年的自我评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发的稳定。韩进之等对中小学生进行前后两次自我评价的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自我评价的稳定性显著提升(相关系数:小一0.37,小三0.51,小五0.61)。
前一篇:抑郁障碍与躯体疾病同病
后一篇:婚姻心理咨询:渴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