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容易焦虑,而且焦虑有正常和异常之分。然而,要区分正常和异常焦虑颇为困难,因为正常焦虑和异常焦虑之间缺乏明确的分界,而且现在也还没有一套简便的方法区分正常焦虑和异常焦虑。区分焦虑是正常还是异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没有原因的焦虑属于异常焦虑正常焦虑是有原因的焦虑,而没有原因的焦虑,即自由浮动性一、焦虑焦虑,属于异常焦虑。如果个体感到焦虑,而又不知道为什么会焦虑,或者找不到焦虑的原因,这类焦虑一定是异常焦虑。同样,没有原因的恐惧也属于异常恐惧。需要注意,有些患者可能会诉说他之所以恐惧是因为“预感到有危险或不幸降临”,或者说“害怕失去控制或发疯”,或者说“害怕中风或心脏病发作”。这些是焦虑的体验,不要将焦虑体验误认为是焦虑的原因。
(2)过分的或与现实处境不相称的焦虑属于异常焦虑正常焦虑是有现实原因的焦虑,而且焦虑的严重程度不过分,与引起焦虑的原因相称;而过分焦虑,即看起来个体的焦虑似有原因,但焦虑的程度与原因不相称,这类焦虑属于异常焦虑。例如,每个人都会关心自己的小孩,在上学时会叮嘱他路上小心,上学之后也可能会偶尔想到他是否安全到了学校。然而,有些人总是想到小孩在路上不安全,担心他骑自行车摔倒、横过马路时被汽车撞到等,并为之坐立不安。后一类人的担心显然过分,因此属于异常焦虑。
(3)引起明显痛苦或者明显影响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功能的焦虑属于异常焦虑由于正常焦虑多由现实中的困难引起,因此也常常使人感到苦恼,但这类苦恼是一时性的,对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不会有明显影响。如果焦虑使个体感到明显痛苦,或者影响工作、学习、生活或社交,则这类焦虑属于异常。根据上述三个原则,通常能区分正常和异常焦虑。然而,有些焦虑还是很难区分,下面提到的一些焦虑需要特别注意。现实焦虑是一大类十分常见的焦虑。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常常会为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而烦恼、忧虑或发愁。不同的人可能为不同的问题烦恼、忧虑或发愁。最常见的是为经济问题烦恼,不少人也为工作问题发愁,也有些人为孩子生病或上学问题忧虑,还有的人可能为婚姻或家庭不和苦恼。每个人遇到这些问题都会忧虑或焦虑,因此属于正常焦虑。
但是,如果焦虑持续时间长,而且焦虑的程度与现实问题不一致,甚至为一些不成为问题的问题焦虑,这时应认为是异常焦虑。社交焦虑也是一类很常见的焦虑。社交活动尤其是重要的社交活动在人的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人们都希望自己在参加的社交活动中以自己的言谈举止给人留下良好印象,并得到他人的赞许。但在参加社交活动尤其是重要的社交活动之前和之中并没有把握,或怀疑自己的社交能力,怀疑自己的言谈举止是否得当,并为此担心和紧张不安,这种焦虑也属于正常。但是,如果紧张不安过分严重,对社交活动感到恐惧,并回避某类或所有社交活动,这种表现为病态,应诊断为社交恐怖症。大多数儿童或青少年在生人面前会感到害羞,也可能更害怕社交场合,甚至回避生人或社交活动。这种情况尚不能认为是异常,因为,其中多数人在成人之后会明显改善,只有一小部分人不但不会改善,而且还会逐渐加重,发展成社交恐怖症。表演焦虑也颇常见。成就动机是人类行为的主要驱动力。表演为个体提供一个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参加表演的人都渴望成功,而且会努力获取成功和避免失败。
然而,在参加表演之前,大多数人都没有把握能够成功,因此会紧张不安,这类焦虑也属于正常。但是,如果焦虑十分严重,或者采取回避行为,应认为是异常,也有可能是社交恐怖症。分离焦虑常见于儿童。当婴儿能识别出可以满足他的需要的人,尤其是哺乳的母亲或其他哺育者时,如果母亲或哺育者离开时,婴儿会出现一种反应,表现不高兴、哭叫或不安,这种反应就是一、焦虑焦虑,称为分离焦虑。随着身体的发育成长,儿童对与母亲或哺育者分离的反应可以很明显,甚至能够作出复杂的行为反应防止分离,或者采取行动使分离结束。分离焦虑可以持续到少年。如果儿童在与母亲或哺育者分离时出现严重的焦虑反应,也应认为是异常,可以诊断为分离焦虑障碍。发生分离焦虑障碍的儿童在成年之后更有可能发生惊恐障碍和恐怖症,急性焦虑发作,即惊恐发作,原则上属于异常。反复出现惊恐发作肯定属于异常。如果只有一次惊恐发作,则很难确定它是正常还是异常。还需要注意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也可以引起惊恐发作。正常人面临危险时,会感到恐惧或惊恐。如果由想象某种危险或害怕的事物也引起明显的恐惧或惊恐反应,则多为异常,如伴有回避行为,则更支持属于异常焦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