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太原心理咨询师成向东
太原心理咨询师成向东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2,527
  • 关注人气:1,5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解读友谊关系

(2020-08-31 11:05:14)
       进入成年期,个体的生活事件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成年初期,个体的主要社会性任务是寻求友谊、开始恋爱、组建家庭、经营婚姻、开创并发展自己的职业与事业。一、友谊友谊对个体具有重要的适应性意义,友谊是成年初期主要的情感依恋方式和人际关系进入成年期后,友谊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除了要求彼此信任、忠诚和亲密外,朋友之间更多的是分享思想与情感。

       因此,成年人在择友方面以情趣相投为基础,主要体现在追求工作、社交、志向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共识。与青少年时期相比,成年期的交友数量有所减少,但是亲密度却有所提高。在成年初期,朋友之间交往比较频繁。然而,随着家庭建立、孩子降生、职业压力等问题接踵而至,朋友之间的交往范围与频率有所下降。已婚成年人的朋友类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兴趣相同的同性朋友;另一类是双方共同的家庭朋友研究发现友谊关系具有人格适应和发展的功能。友谊关系的人格适应功能表现在以下方面:在成年人当中,朋友的支持性和亲密性与工作成就感、社会满意感、对上司的态度等呈显著正相关。在老年人中,朋友的支持性和亲密性与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呈显著正相关。

       心理学家哈特普指出要理解友谊关系的人格适应功能,应该把友谊关系分为“有朋友”、“朋友的一致性”和“友谊质量”三个层次。“有朋友”可以从是否拥有朋友、拥有朋友的数量、与朋友相处的时间和朋友关系的持续时间等几个方面来衡量。“朋友的一致性”即朋友之间的相似性,取决于形成朋友关系的内在和外在条件。共同的生活背景(如居住地、家庭背景、阶层种族等)、相似的生理特征(如年龄、性别、长相、身高等)、相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如能力、学识、性格、行为习惯等)都是产生朋友一致性的条件。“友谊质量”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加以考察:一是维度评估,即根据朋友交往的频率、特征和规律概括抽象出友谊质量的几种特质;另一个是类型评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