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包括了人类体验的人性和生物性这两个维度。在弗洛伊德的推理系统中,既包含解释学原理也包含自然科学原理,这使得我们能够在理论中为因果论留有一席之地。因此,当代各种观点强调了弗洛伊德流派思想的非常不同的各个侧面,这一点并不足奇。现在,精神分析元理论主要由五大流派组成。首先是罗伯特·沃勒斯坦Robert
Wallerstein)领导的一派,包括约瑟夫·桑德勒( Joseph Sandl
他赞成所有精神分析理论方法都有共同的基础。第二是那些提倡多元模型方法的人。这一流派的主要代表是弗莱德·派恩( Fred
Pine),他认为只有找到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整合“四大心理学理论”:驱力理论、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自体心理学,才能得出所谓的共同基础。
第三流派反对把驱力和客体关系两极化。里奥·兰格尔的“总体复合理论”把这一派的观点阐述得很清楚,他们认为精神分析从最开始确立就把驱力、防御和客体关系等概念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第四个流派反对元心理学的提法,他们努力把精神分析的理论细化、缩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主体间性心理学家莱文森和朱克(
Zucker),以及谢弗、乔治·克莱茵和霍尔特。第五个流派是坚持“二分法”的学者,他们把所有理论分成完全对立的两部分,这一流派的代表理论是那些把自体两极化,把人二分为悲剧人和内疚人的自体心理学。
米切尔也在这一流派,他把研究领域分成了相互对立的驱力理论和客体关系理论。根据二分法流派的观点,弗洛伊德和弗洛伊德流派的理论是冲突/防御驱力理论,因此从根本上和英国客体关系学派(最早也仍然是最重要的客体关系理论的重要分支)是不同的。相比之下,对于各个不同的理论:英国客体关系学派、自体心理学派、自我心理学派、沙利文,可能还有拉康,持“共同基础”观点的学者在寻找其共同理论基础。从本质上看,“共同基础”学派的立场是:当下精神分析理论上的分歧并没有导致临床应用上的不同。迥然相异甚至相互对立的理论会被认为是一种隐喻,是令人舒适的心理模型,是形成对流派的忠诚、发展组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