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的自卑心理
(2020-05-09 23:14:01)(1)害羞的表现及成因理达尔文曾说,害羞是人类特有的复杂情感。这种心理现象,在青少年中相当普遍。美国有人调查,40%的人认为自己有怕羞的弱点,害羞已经成为影响人际交往的一个障碍。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害羞心理也较为普遍,尤其是低年级的同学。羞怯的大学生同人谈话就面红耳赤,胆战心惊。有的人同亲人、熟人交谈滔滔不绝、侃侃而谈,但一遇到陌生人,一到大庭广众之中,就缩手缩脚,语无伦次,这是羞怯心理在作祟。害羞的大学生通常怕与人交往,往往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以致在与他人交谈中无法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难以与人建立正常的亲密友谊,除此,因为害羞,常常会影响才能的正常发挥,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诚然,人的害羞心理在某种程度上也不一定是缺点,女性常因害羞而显得两颊绯红,从而赢得男士的喜欢,特别是热恋中的男女青年,因有害羞心,才十分珍惜自己的荣誉和人品。心理学认为,人的害羞心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逐步形成的。据有关统计,有害羞表现的成年人,其中有四分之一在儿童时并不害羞,也有相当一部分有害羞表现的儿童,长大后就无此表现了。羞怯心理产生大致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先天遗传的神经活动类型;二是后天的心理发展状况。具体说来,大学生产生害羞心理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过分注重自我,患得患失之心严重,怕人耻笑。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害羞心理就比较重。
受环境影响,缺乏社交生活的锻炼。他们在幼童时期,大都在奶奶、姥姥的保护伞下长大,没有注意从小就培养与陌生十一人打交道的能力,于是形成胆怯的早期体验,长大后便特别怕章羞。或是由于父母的教育不当,在强制型父母严格、高压教育方 大式下生活的孩子,失去了对自我内心深处情绪感受的认知、评价学生能力,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非常重视,唯恐有错,因怕在别人面交往前失败而引发羞怯。溺爱型父母也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内向而的怕羞。
因生活中多次遭受过严重挫折,精神受到沉重打击,有障碍时因而形成了一种以退缩、耻于进攻的方式来谋求心理平衡的习惯。如考试成绩差的学生会表现得更为害羞一些。
自我保护的需要。之所以害羞,是因为人们都有一种对荣誉的保护意识,这一点女性要表现得明显一些。
前一篇:你的安全感与控制欲
后一篇:你的人格发展有缺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