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努力做别人眼中的自己。当她们还是孩子时,父母总是告诉她们,要做一个听话的乖孩子;当她们成为学生后,老师又教导她们,要爱集体,爱同学;当她们走向社会后,周围的人又会告诫她们,要谦虚,多向别人学习。她们中的许多人也确实这样做了,她们成了乖孩子、好孩子、好员工,她们得到了父母、老师、上司的表扬和赞许,她们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长大成人。但是,没有人去深刻地思索一下,这种教育和处世方式对她们个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是利大于弊呢还是弊大于利呢?
误区2:把抱怨己不如人当作一种美德。有些人总是喜欢抱怨自己的体形怎么不如别人长得美,抱怨那些自己能做但又不能及的事情,希望从抱怨和牢骚里寻求一些慰藉。实际上,这些抱怨是毫无意义的,只会妨碍你真正地生活,沉溺于自我怜悯之中,阻碍你给予他人爱和他人给你的爱。尽管你的抱怨可能会引起他人的注意,但这种注意是无济于事的,不会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你是一个完整的人,你的行为和价值取向是由自己决定的,不需要向任何人做出解释。你对自己越保持自信和愉快,你也就会越聪明,越能干。当你认识到自己应该在生活中保持自信和愉快时,你就会为之做出努力,不断追求发展与进步,不断吸取新的事物来充实自己的生活,让生命焕发出应有的光彩。
误区3:把忧郁当成生活包袱。很多人常常陷于一些莫名的烦恼中不能自拔。 “我总是心烦不断。”许多女人常常这样叹息着。 “为什么呢?”或许有人会这样问你。 “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做事总觉得不够好。” “你能说说是哪些事吗?” “比如这星期有门课程的论文我写了,但担心自己写不好;老师要求课堂上进行答辩,我非常紧张,觉得自己答得一团糟。然而,班上的同学却觉得我回答得还挺不错。虽然这样,但我仍觉得很沮丧。” 生活中,类似于这位朋友这的烦恼而让自己陷入痛苦的现象太常见了。她们常常会听到身边的朋友说,她们很不喜欢自己,因为自己的容貌没有她人的好看,身材没有她人的苗条,能力没有她人的出众等等。她们觉得自己做人很失败,希望自己能成为 L(Love):爱别的任何人,就是不想做她们自己。在我们的周围,也时有令人痛心的消息,某某大学生因为恋爱,某某中学生因为不堪考试重负,动辄自杀。人们在位这些消息的当事人扼腕痛惜和惊叹:才刚刚站在人生的起点,就如此轻易放弃自己的年轻生命,她们懂得爱护自己,珍惜生命吗?生活中,还有更多诸如此类毁己伤人的悲剧,不禁让人深思:一个连自己都不能接受的人会爱自己吗?
误区4:为爱情而决绝生命。有一个身患肝癌的女子,她把揉皱了的诊断书揣进口袋,平静的脸上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生的希望像战场上的残兵一样节节节败退,她怎么会不知道?但她眼睁睁地任由这一切发生,而没有采取任何治疗手段。她的丈夫知道这一切的时候,留给她的时间只有一两个月而已。“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犹遭五雷轰顶的丈夫拼命摇着她的身子。而她,竟是那样淡淡幽怨的口气:“说了有什么用,你的心又不在我这儿?”她的心早已经死了,原来她一直怀疑长年在外地做生意的丈夫有了外遇,丈夫指天发誓,她却说他“戏演得越来越好。”难得见次面,两个人除了争吵还是争吵。没有爱情就宁愿不要生命,世界上确有女人信奉这样的逻辑。她们视死如归,她们爱情的罗盘上押注的不只是自己的青春美貌,甚至还有全部的身家性命。但事实上,丈夫从来都没有背叛过她,只是在她不胜其烦的怀疑面前,变得日趋冷漠。出轨、情人、背叛……一切的一切,却原来不过只是她的以为。直到生命只争朝夕的时候,她才知道了他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