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信息是“自在之物”的信息。自在之物原是康德哲学中的专门术语,指的是那些虽然在我们之外存在着并作用于我们的感官,但我们对其本质却根本不能认识的事物,以及那些超自然的、根本不能被感性经验所认识的事物(如神、意志、自由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扬弃了康德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从根本上是可以认识的,从而将康德的自在之物改造成为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但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客观对象。
做为自在之物的客观对象的信息,即是自在信息。从信息在诗歌创作中的流程来说,自在信息是未经心理内化的原始状态的信息,在主体的意识之外,无时不存,无处不在,成为包括诗歌创作在内的人类文学艺术创作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源。
为我信息是“为我之物”的信息。为我之物是针对自在之物而提出的一个相应的概念,指的是已经被人所认识并被人用于自己实践之物。
一切尚未被认识的自在之物,都可以通过人们的反复认识与实践——包括不止一个地域、种族的人,不止一个时代的人的认识与实践,从而转化为已被主体认识并用于自己实践的为我之物。这种已被主体认识并用于自己实践的为我之物的信息,以表象或概念等意识的形态浮现于人的脑海或存贮于人的记忆系统中。如果说自在信息是存在于主体之外的波光粼粼、水天相接、浩淼无垠的湖泊,那么为我信息则是由湖泊中抽出、通过人工灌渠、流入诗人心田的淙淙的流水。自在信息只有转化为为我信息,才能由外在的、客观的东西转化为心理的、主观的东西,才能进入创作过程,才能对其进行加工。
本文来源: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研究中心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