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人心理健康的条件

(2020-03-23 20:58:00)

         对成人来讲,判断其心理是否健康,应在心理健康基本标准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以下几条。一、健全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的状况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评价。它是人类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健全的自我意识就是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调节自己,它是在心理、智力成熟,社会化迅速发展的基础上达到的,是衡量成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自我认识的全面性自我可以相对区分为三个互相关联的部分,即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自我认识的全面性就是个体能对构成自我的这三个成分有效充分地了解。首先,是对生理自我认识,即对自己容貌躯体的认识。其次,是对社会自我的认识,它是成人对自己被他人或群体所关注的反映。人都希望自己在群体中享有较高的威望,有个好名声,受人尊重,这是正常的、健康的。但社会上不同的其他的群体对自己怀有不同的期望与尊重,抑或是嗤之以鼻,讽刺挖苦,这也不奇怪。如果自己总是无缘无故地感到自己在群体中间话没人应答、做事无人理会,周围人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于是自感无地自容等,则是不正常的、变态的。再次,对心理自我的认识,即对自己心理活动的过程、状态、特征的认识。成人的各方面已趋向或已经成熟化,应该对自己的兴趣、需要、理想、能力、气质、性格等有客观的认识。若对自己的这些方面一无所知,糊里糊涂度人生,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

(二)自我评价的准确性人贵有自知之明,前面所讲的自我认识就是解决“知”的问题,这里的自我评价则侧重于“明”,也就是成人对自己的生理、心理特征和社会地位的判断。心理学家柯里指出:“在人们的心理生活中,自尊不自卑的自我评价意识有很大作用。人们常常会把自己看成是有价值的、令人喜欢的、优越的、能干的人。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只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什么都不如别人,处处低人一等,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厌恶自己并否定自己的自卑感,这样的人就会缺乏朝气,缺乏积极性。”他又指出:“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比别人好,别人都比不上自己,这样就会产生盲目乐观情绪,自我欣赏,自以为是,因此就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调动主客双方的积极性,而且还会遇到社会挫折,产生苦闷。”由此看来,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自我评价既不要自卑,也不要自大。

(三)自我调节的积极性自我调节是指成人根据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而自觉地调节、控制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使个体与现实环境保持平衡,它是自我意识的体现。自我调节良好的表现是:

(1)能吸纳自己,珍惜自己的长处,不因本人某些条件优于他人而自傲,也不因某一方面低于他人而自卑,高而不傲,谦而不卑。特别能对于自己某些生理缺陷或难以改变的短处有勇气地加以接受,并正确对待;

(2)能将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目标置于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不做自不量力之事,勇于接受那些不可避免甚至令人不悦的现实;

(3)扬长避短,承认并寻求改正不良行为和缺点的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