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者是自我协调的,他们一般不会主动就医,常常是在环境及社会地位改变后不能适应感到痛苦,或出现情绪、睡眠方面的症状危机时才到医院寻求治疗。心理干预一方面是帮助重建他们的心理和社会环境,创造关心、爱护和不受歧视的氛围;另一方面帮助其认识个性缺陷,鼓励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矫正其不良习惯,改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加强自我调节和进行各种治疗(包括环境适应能力训练、就业及行为方式指导、人际关系调整等),人格障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纠正。
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集体心理治疗等均有助于患者树立改善个性的信心、认识自己的个性缺陷和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的障碍,逐步控制并改善其偏差行为,建立起适应性的人际关系。心理分析方法则可帮助患者及家人挖掘其成长过程中的不良家庭环境、生活事件等,从而探索适当的改进方法、训练手段和应对策略。实施治疗时,首先,治疗师和患者之间应建立融洽互助关系,加强社会支持,多沟通,多关心,多理解。
然后,与患者协商治疗计划,协商你所期望的为解决其问题所需要的治疗次数。为治疗提供清晰的界限和大纲。使治疗看起来是周密安排过的并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在治疗过程中应设置限制和规则,设置会见的频率,两次治疗间隔期间与患者接触的条件,应制定一份详尽且有针对性的书面协议。要保证患者清楚地明白协议内容以及为何要有这份协议,即一方面该协议是为了培养其独立性和自信心,另一方面你用在每位患者身上的时间也有限,不能同意做更多次的治疗,除非你认为这些治疗确实是必要的。
加载中,请稍候......